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和教案(5篇)
位置: 首页 >教案设计 > 文章内容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和教案(5篇)

2023-05-02 17:4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和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通用6篇)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通用6篇)1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曲靖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儿童福利机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功能定位,全面推进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扎实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作为政府重要工作内容,落实县、街道(乡镇)属地责任,强化民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

  坚持家庭尽责。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监护人要依法尽责,在家庭发展中首先考虑儿童利益;加强对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督促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确保困境儿童得到生活救助保障。

  坚持社会关爱。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积极作用,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社会关爱的良好氛围。

  三、目标任务

  进一步健全全市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和困境儿童生活保障等突出问题,加强部门联动与协作配合,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四、主要工作

  (一)提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能力。

  1、明确两类机构功能定位。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是指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根据需要设立的,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协助民政部门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等工作的专门机构,包括按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设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科(室)的救助管理站(具体职责见附件1)。儿童福利机构是指民政部门设立的,主要收留抚养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未满18周岁儿童的机构,包括按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儿童福利院、设有儿童部的社会福利院等。各地要采取工作试点、业务培训、定点帮扶、结对互学等多种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2、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升级。要对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职责,健全服务功能,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关爱服务能力。各县(市、区)已设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要完成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尚未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要整合现有资源,明确救助管理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具体机构承担相关工作,要加快筹备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县级民政部门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抚养照料儿童能力不足的,可就近委托儿童福利机构代为养育并签订委托协议。

  3、拓展儿童福利机构社会服务功能。优化儿童福利机构区域布局,加大市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力度,将孤儿数量少、机构设施差、专业力量弱的县级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儿童向市儿童福利机构移交。已经将孤儿转出的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应当设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或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探索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散居孤儿、社会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临时照料、康复指导、特殊教育、精神慰藉、定期探访、宣传培训等工作。推进市儿童福利机构不断拓展集养、治、教、康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功能,力争将儿童福利机构纳入定点康复机构,积极向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开放。

  (二)加强儿童关爱服务队伍建设。

  1、加强基层儿童工作力量。坚持选优配强,确保有能力、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员从事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做到事有人干、责有人负。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备1名“儿童督导员”,负责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村(居)配备1名“儿童主任”,由村(居)委会委员、村级民政事务员、社会救助协理员、大学生村官等有固定劳动报酬的基层工作人员中,选取1名思想素质好、文化程度高、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且愿意长期从事儿童工作的女性担任,优先安排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担任。依托全国农村“三留守”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实行实名制管理,并及时录入、更新人员信息。完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工作跟踪抽查制度,对认真履职、工作落实到位、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和表扬,并纳入有关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推荐范围,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力的要及时作出调整。

  2、提升基层儿童工作水平。按照“分层级、多样化、可操作、全覆盖”的要求,建立健全儿童福利工作分级培训体系。市级民政部门负责培训到儿童督导员;县级民政部门负责培训到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每年至少轮训一次,培训内容要突出儿童督导员职责(见附件2)、儿童主任职责(见附件3),突出家庭走访、信息更新、强制报告、政策链接、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及家庭教育等重点。初任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经培训合格方可开展工作。要从培训资金、培训对象、培训层级、培训地点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培训工作支持力度。

  3、落实基层属地管理责任。各地要提升基层服务供给能力,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平台,以学校、家庭、村(社区)为支点,构建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的基层儿童服务模式。在学校放假期间,要充分发挥“儿童之家”等服务平台的作用,组织公益性农村留守儿童假期活动。民政部门要指导村(居)委会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核实等方式对辖区儿童开展排查,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委托监护人监护能力不足或者履职不到位、失学辍学、残疾患病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每次排查必须100%走访,走访排查

  情况要记录到全国农村“三留守”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巡查,重点巡查核实村(居)委会每季度走访排查情况、重点对象定期随访情况、村(居)儿童主任履职情况、儿童之家作用发挥情况、系统数据时效性情况等。

  (三)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1、大力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通过政府委托、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重点推介、孵化扶持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培育和发展一批儿童服务类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成立孵化平台,为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孵化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积极培育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关爱保护服务水平,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等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要在场地提供、水电优惠、食宿保障、开通未成年人保护专线电话等方面提供优惠便利条件。

  2、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细化并做好购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等服务工作,并结合实际需要做好资金保障,按照政府采购法,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重点购买走访核查、热线运行、监护评估、精准帮扶、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家庭探访督导检查等关爱服务。要加大政府购买具备心理健康辅导能力的社会组织力度,有针对性地为精神关怀缺失、遭受家庭创伤等儿童提供人际调适、精神慰藉、心理疏导、人格健康成长等专业性关爱服务,促进身心健康。引导承接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优先聘请村(居)儿童主任协助开展上述工作,并适当帮助解决交通、通信等必要费用开支。

  3、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工作者等专业人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不同特点,提供心理疏导、亲情关爱、权益维护等服务。动员引导广大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深入贫困地区、深入贫困服务对象中,开展关爱服务。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一对一帮扶、慈善捐赠、实施公益项目等多种方式,重点加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救

  助帮扶,引导企业督促员工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

  (四)加强部门协作。

  市级已建立曲靖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也要相应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部门间沟通与协作。

  1、完善救助保护机制。各地民政部门要会同公安、教育等部门,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重点,推动建立闭环运行的救助保护机制,建立完善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强制报告主体的指导和培训力度,推动建立以评估帮扶为重点的个案会商机制,持续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并向困境儿童延伸,合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无人监护或监护情况较差、辍学等问题。司法行政部门要依法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共青团组织要会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开通12355未成年人保护专线,探索“一门受理、协同处置”个案帮扶模式,联动相关部门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2、保障儿童基本生活。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抓好孤儿等特困儿童重点群体的基本生活兜底保障,统筹孤儿保障、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加强对不同类型儿童生活兜底保障需求的研究,分类施保、分类施策,实施更有针对性、更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基本生活兜底保障政策。强化相关资金的监督管理,严禁将中央、省提高的孤儿基本生活资金用于冲抵地方财政支出,对于截留、套取、冒领、虚报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3、推动落实家庭主体监护责任。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妇联组织要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将倡导家庭文明、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纳入家庭教育工作内容,引导家长特别是新生代父母依法履责。公安部门要依法追究失职父母或侵害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失职父母的批评教育、训诫、处罚力度,严厉惩处各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犯罪行为。

  民政部门要指导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依法接收公安机关护送来的受监护侵害的未成年人,超过1年仍无法查明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或监护人拒不履行监护责任6个月以上的,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权。

  4、强化学校教育保障措施。各地教育部门要强化适龄儿童控辍保学、心理教育等工作措施,为儿童福利机构内的儿童就近入学提供支持。做好对重点群体的常态监控,因地、因家、因人精准施策。加强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培训。指导流入地政府全面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随迁子女就学政策,认真执行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和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简化入学流程,为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提供便利,从源头减少留守儿童现象。

  5、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在学校安装视频设备,设立亲情电话。卫健部门要强化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建立由省级定点医院牵头,各级定点医院共同参与的儿童血液病诊疗服务网络,实行定点集中救治管理,实施肿瘤患儿化疗、手术、放疗等多学科协作诊疗,构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络。卫健部门要会同民政、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残联组织要积极维护残疾儿童权益,大力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服务,提高康复、教育保障水平。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积极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政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纳入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明确建设目标,层层分解任务,压实工作责任。要切实发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民政部门要牵头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和部门内部沟通协调机制。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解决特殊困难和薄弱环节,尽快补齐短板,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需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经费保障,在现行民生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心关爱资金保障措施,明确支出范围,强化绩效管理。加大对贫困地区儿童工作的支持力度,将“贫困发生率”和财政困难系数作为重要因素,向贫困地区倾斜并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三)严格督查落实。妇儿工委办公室要督促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落实儿童发展纲要要求。民政部门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动态跟踪机制,了解工作进度,总结推广经验,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评估重要内容强化落实。

  (四)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宣传儿童关爱保护保障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救助保障政策,引导社会大众自觉履行法定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报道先进典型,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儿童关爱保护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通用6篇)2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20xx年xx省十项重点民生实事工作要求,持续做好我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根据省、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弱有所扶,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以不断满足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需求为目的,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面发展,让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

  全感更有保障。

  二、任务目标、救助内容、标准和工作流程

  (一)任务目标

  具有xx县户籍(包括常驻户口、临时户口和居住证)有康复需求的0-7岁肢体(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年龄提高到17岁);0—14岁视力、听力(人工耳蜗手术6岁)、智力、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全年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不少于270名,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

  (二)救助内容、标准和工作流程

  1.救助内容

  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康复训练等服务,为早期干预的残疾儿童提供早期干预服务。

  2.救助标准

  (1)手术。通过多重医疗保险政策按规定报销后,对配置基本型人工耳蜗手术每人给予一次性补助12000元(含人工耳蜗术后调机费)。对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每人给予一次性补助17200元(针对住院期间费用,含手术、康复训练及矫形器费用)。

  (2)康复训练。视力残疾儿童平均救助标准为1000元/人/年,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平均救助标准为17000元/人/年。残疾儿童在机构康复训练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个月。康复训练不足10个月的,按照每月不超过1700元的救助标准给予救助。

  早期干预救助标准为24000元/人/年,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个月,不足10个月的,按照每月不超过24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

  (3)辅助器具适配。助听器平均补助标准为4800元/人(2台全数字助听器,含适配服务费),假肢、矫形器平均补助标准为5000元/人,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等平均补助标准为1500元/人。残疾儿童辅助器具由县残联等免费配发后,不再享受相应补助。

  3.工作流程

  (1)申请:残疾儿童监护人持残疾儿童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居住证)以及医疗、康复机构出具的诊断评估证明,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提出申请。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服务机构等代为申请。

  (2)审核转介:县残联针对残疾儿童家长或其他代办人所提交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书面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或儿童监护人所选择的定点机构,将残疾儿童转介至相应的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并将儿童基本信息录入至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管理系统。

  (3)康复(手术或训练):定点康复机构与监护人签订协议。对残疾儿童功能状况进行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手术或训练等,建立康复档案,将救助对象的康复信息录入管理系统。救助对象中途自行放弃康复训练的,定点康复机构要及时向县残联进行报告,并做好系统处理。

  实施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的定点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早期干预服务。

  (4)结算:残疾儿童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发生的费用先按规定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等解决,剩余部分费用超过补助标准的按照补助标准补助,低于补助标准的据实补助。

  具体实施步骤:一是定点机构先自行审核。二是县残联审核或结算工作组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转交财政部门。三是财政部门与定点机构直接结算。结算周期由县残联同县财政部门确定。残疾儿童在辖区外定点机构康复,其救助资金结算原则上同步进行,结算办法由县自定。

  省结算办法出台之后,按照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结算办法执行。

  三、保障措施

  (一)做好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转介和康复工作

  加强与卫健体委对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工作,针对符

  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帮助家长做好申请转介工作,定点机构做好评估、医疗康复或训练、辅具适配等相关工作。

  (二)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衔接

  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政策。首先将残疾儿童康复费用进行各类保险的报销,报销后的自负部分再由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在救助标准内给予补助,超出部分由残疾儿童家长自行负担。

  (三)做好康复救助资金的保障

  切实承担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的保障责任,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纳入本级政府预算,确保实现动态意义上的应救尽救。同时,应当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加强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监督管理

  按照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监督管理。县残联会同县卫健体委等相关部门公开择优确定定点机构,并实行动态管理。定点康复机构对在训儿童定期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康复措施方案,精准施策,确保残疾儿童康复质量和效果。

  (五)加强技术人才培训培养

  发挥各级专家技术指导小组作用,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检查指导、评估、培训等工作。加强康复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康复服务从业人员康复服务能力素质和能力。

  (六)强化基层基础

  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办队伍建设。县残联、各定点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救助申请、审核、信息录入、统计汇总等工作,确保事有人做、责由人负。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建立联动机制,确保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到位。

  (二)加强协助,形成合力。各有关单位要履职尽责、协作配合,加强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残联组织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发动、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摸底、定点机构确定、监管、康复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做好救助对象申请审核,按照“最多跑一趟”原则做好申请接办工作;按照残疾儿童监护人自主选择定点康复机构的原则,妥善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服务;组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检查、指导、评估、培训等工作;做好数据统计与汇总工作,并按照统一要求每月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年底前报告全年工作落实情况。

  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重点民生实事跟踪考核。

  民政部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儿童纳入低保、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救助范围,组织儿童福利机构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及康复救助工作;做好本部门定点康复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加强社会办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的注册登记审核和监督管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残疾儿童康复。

  教育部门实施残疾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持项目,扩大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服务供给,为康复后的残疾儿童入学或入园提供支持保障;对具有教育资质的定点机构加强管理和指导;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人社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残疾儿童康复专业人员在内的特殊教育教师、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标准,按规定做好职称评定工作,促进残疾儿童康复人才队伍建设。

  卫生健康部门配合残联部门指导医疗、妇幼保健等机构开展残疾儿童的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和转介等工作;加强对本辖区定点机构确定和医疗康复机构医疗服务监督管理、业务指导及康复专业人员技术培训等工作。

  审计部门要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防止发生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违规行为。

  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康复服务价格监督,组织指导查处价格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对依法登记注册的康复机构,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

  示系统,牵头做好有关康复机构的信用信息记录和归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综合执法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医疗保障部门按照规定落实残疾儿童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政策,并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乡村振兴部门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对“三类人群”中的残疾儿童家庭进行动态监测,并给予扶持。

  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保障,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及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使用上级拨付的残疾儿童康复经费和本级经费;会同残联完善结算办法,做好资金结算工作,对康复资金使用进行检查、监督;加强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部门加大残疾预防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公益短信、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解读和宣传教育,帮助残疾儿童监护人准确知晓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相关内容,积极引导全社会强化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传递党和政府的爱民之心、惠民之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强化督导考核。通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动态监测工作进展情况,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期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本地康复救助工作的督查考核,总结推广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圆满成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通用6篇)3活动主题:

  助力脱贫攻坚、奉献爱心、伸出援手、送出温暖、传承美德、温暖残疾儿童。

  活动背景:扶贫济困,用行动构建和谐社会,我校全体师生解囊相助,让爱心传承中华美德,为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同时也展开当代中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的关爱,我校特展开义务捐助活动,倡议全体师生,伸出援助手,献出爱心,为七星关区的残疾儿童送去一缕缕阳光,一滴滴甘露。金钱有价,爱心无价,事实无情,人间有情。我们用悠悠爱心,点燃他们希望的曙光,用我们的点点甘露,滋润他们弱小,受伤的心灵。

  活动的意义:

  为了让每一个残疾儿童都有书读,让每个孩子有衣服穿,有玩具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为了使他们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关心、支持和帮助。开展此次活动的宗旨是为了增强我校全体师生对残疾儿童的了解,同时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他们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激发当代中学生的爱心,提升中学生的.责任感,帮助残疾儿童,同时也给有爱心的同学一个平台,让他们传递爱心。

  活动方式:

  公益活动,义务捐助

  地点:

  xx中学上操场

  时间:

  20xx年10月17日

  活动方案:

  1.通知全体师生活动的时间、地点。

  2.捐助由个人自愿。

  3.由雷校长担任主持

  4.安排工作人员对捐助的现金进行登记,并进行公示。

  5.由刘建老师把汇款凭据交到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通用6篇)4一、活动名称

  “给你,我的爱”关爱残疾人活动

  二、活动背景:

  目前,全球共有6.5亿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世界各地在保障残疾人权利和建立无障碍社会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造成残疾

  人边缘化的环境、社会和法律障碍依然存在,残疾人在就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上天赋予了我们生命的意义,那么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无论有多艰辛,我们都应该持之以恒的走下去。或许你没有健康的身体,但是你有梦想的权利,20xx年12月3日是第21届世界残疾人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拥抱生命,让爱飞翔!

  三、活动目的:

  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领跑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践行青年学生的时代使命,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彰显青春的色彩,释放青春的激情。为了贯彻党的执政能力,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平衡群体差异,此次活动,我们走残疾人集体,让我院学生真正了解基层社会、深入关心当合国家对残疾人的照顾和重视,鼓励更多青年人跻身于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的队伍中去,推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推广青年的时代使命,因此我们第一以及第二学生党支部首当其冲,适时发挥党员先进性!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20xx年12月28日

  活动地点:湖州市月河小区阳光之家医疗中心

  五、活动前期策划准备:

  1、联系好湖州市月河小区阳光之家医疗中心,并做好时间调整工作,及时沟通,协调相关工作;

  2、携手花卉协会,制作丝网花,送给残疾人活动中心,并且买好制作丝网花的材料,前往活动中心后教给参与活动的人员;

  3、确定党员人数,安排好参与党员名单,并协调分组;

  4、确定湖州市月河小区阳光之家医疗中心的人数,前往活动中心前做好相同数目的丝网花;

  六、活动内容及实施步骤:

  1、材料准备:

  联系花卉协会,购买制作丝网花所需的材料;

  2、募捐筹款:

  在校园内大力宣传此次活动的目的,并且在学生和老师中为残疾人募捐,要着重预备党员和党员的募捐;

  3、活动内容:

  3.1在校内做好确定数目的丝网花,务必保证活动中心每人一支;

  3.2组织集合:参与人员当天下午到学校食堂门口集合,清点好人数、检查相关活动物品准备出发去湖州市月河小区阳光之家医疗中心;

  3.3到达后队长负责登记,并且找到相关负责人,将募捐物品送到募捐室,其他人在另一名队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

  3.4自由行动,和残疾人聊天,游戏,教他们做丝网花;

  3.5帮助管理员打扫卫生,活动接近尾声;

  3.6活动结束:各组组长点清人数,有秩序的回校。

  七、活动后期准备:

  1、活动完成后,各干事清理现场;

  2、安排各组组长在活动完成后写一份报道和活动感想;

  3、和湖州市月河小区阳光之家医疗中心联系,做好活动的后续报道;

  4、总结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下次活动的再次出现。

  八、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更加关心残疾人的生活,用实际行动表达大家对残疾人的关爱,有利于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知道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明白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重视和关照。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残疾人的关爱,在生活中碰到残疾人需要帮助时,可以从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通用6篇)5为了关爱我县残疾儿童,拟在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基础上,面向残疾儿童扩大补贴范围和标准。

  一、总体要求

  向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是各级政府关注民生,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构建和

  谐社会的有效措施。我县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全县“残疾儿童关爱补贴”发放和管理工作。

  二、补贴对象

  全县0-18周岁的持证残疾人。

  三、补贴标准及经费筹集

  (一)补贴标准。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残疾儿童,由原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每人每月10元;未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持证残疾儿童标准为每人每月30元。

  (二)资金筹集。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的残疾儿童提标资金统筹困难群众资金解决;未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持证残疾儿童关爱补贴由县本级财政负担。

  (三)足额编制预算。我县各级财政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应足额编制预算,确保资金发放。

  四、发放方式

  (一)县残联在为残疾儿童办理残疾证的同时收集办证人员的信息及银行账号,于每个月10日之前报送县民政局;

  (二)已持证未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儿童需持有关证件(身份证或户口簿、残疾证、银行账号信息)向所在地乡镇政府申请“残疾儿童关爱补贴”;

  (三)补助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县民政局按月将补贴资金通过金融机构转账存入补贴对象指定账户。

  五、执行时间

  20xx年1月1日起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按照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残联配合、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关爱补贴”工作机制。县民政局要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工作进程,做好相关制度衔接。县财政局负责落实补贴经费。县残联要发挥“代表、服务、管理”作用,及时掌握残疾人需求,严格残疾人证发放管理,协同做好相关审核工作。

  (二)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残疾儿童关爱补贴”发放公示制度。由申请人所在的村或社区按月公示补贴对象姓名、补贴类型、补贴金额等基本信息,公示期为7天,接受群众监督。县民政局会同县残联建立“残疾儿童关爱补贴”定期复核机制和不定期复核机制,实行应补尽补、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形成“残疾儿童关爱补贴”工作信访和投诉举报核查机制,及时处理残疾人及其他群众的投诉建议。加强“残疾儿童关爱补贴”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防止出现挤占、挪用、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现象。

  (三)做好政策解读和新闻宣传。负责“残疾儿童关爱补贴”工作的民政局、残联、乡镇等相关部门要组织工作人员专题学习,全面掌握“残疾儿童关爱补贴”制度内容及相关工作职责,确保各项措施有序有效实施。县民政局、县残联要采用灵活多样形式宣传解读“残疾儿童关爱补贴”制度,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使残疾人及其家属了解政策内容和基本申领要求。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通用6篇)6为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我校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现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7-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

  五、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六、工作要求

  1、每学年学校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3、要根据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4、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案,教学过程资料等。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说普通话。

  6、认识常用汉字100个,写其中50个。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7、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学习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七、方法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

  语文。

  4、认真批改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5、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篇二: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和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送教上门教学教案

  教案: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

  2.掌握残疾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3.提高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和教育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

  2.残疾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3.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

  1.了解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10分钟)

  让学员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如听力、视力、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2.残疾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技巧(30分钟)

  介绍残疾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如如何调动残疾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50分钟)

  讲解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如如何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训练、如何开展社交技能训练、如何开展社会适应性训练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教学总结(10分钟)

  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在残疾儿童教育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重点。

  四、教学评估:

  通过本次教学,学员应能够了解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掌握残疾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提高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和教育意识。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应注意启发学员的思考和自主探索,增加实践环节和互动环节,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六、教学材料:

  1.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教材和教具;

  2.相应的实例和案例;

  3.教学PPT和图片资料。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述理论知识,使学员了解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

  2.案例法:通过讲解具体的案例,使学员更好地掌握残疾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3.讨论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使学员探讨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加深对残疾儿童的认识和了解。

  4.体验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员亲身体验残疾儿童的教育过程,提高对残疾儿童的理解和关注。

  八、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避免产生负面情绪;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残疾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鼓励

  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面对生活。

  九、教学效果评估:

  1.在教学结束后,通过学员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2.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实际教学效果的观察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

  3.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十、教学扩展:

  1.开展残疾儿童的体育活动,如轮椅篮球、残疾人足球等,促进残疾儿童的身体健康;

  2.开展残疾儿童的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丰富残疾儿童的生活,提高其审美能力;

  3.开展残疾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观工厂等,促进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十一、教学实施方案:

  1.确定教学场所:根据残疾儿童的情况,确定教学场所,可以是残疾儿童的家庭、残疾儿童所在的机构等;

  2.确定教学时间:根据残疾儿童的情况,确定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以便最大程度地利用时间;

  3.确定教学人员:选择合适的教育专业人员进行教学,如特殊教

  育教师、康复师等;

  4.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残疾儿童的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掌握教学进度;

  5.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以便教学实施。

  以上是一份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教学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实施教学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篇三: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和教案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1000字

  这是一份针对小学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学习。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

  2.激发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让残疾儿童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的态度,建立正向心理,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材料:

  语文课本、数学课本、英语课本、教案、白板、橡皮擦、笔、纸等。

  三、教学步骤:

  1.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针对不同残疾儿童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包括每周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状况,设置适当难度的教学任务,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倾听和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倾听残疾儿童的想法和意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倾听和引导,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势,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3.操作演示和反复练习

  对于视觉障碍、听力障碍和肢体障碍等残疾儿童,教师要通过操作演示和反复练习的方式,让他们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耐心地为每个孩子进行演示和操作指导,帮助他们理解课程内容。

  4.总结和反馈

  在每节课的结束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回顾课程内容,总结重点,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还需要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及

  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同时,鼓励孩子们对自己的表现有自信和信心。

  四、教学方法:

  1.个性化教学法:针对每个残疾儿童的状况和学习能力定制教学计划,实现个性化引导。

  2.操作演示法:对于视觉障碍、听力障碍和肢体障碍等残疾儿童,通过操作演示和反复练习的方式,让孩子们掌握知识和技能。

  3.听写法:针对听力障碍、发音障碍和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残疾儿童,采用听写法进行授课,让他们通过听写掌握知识。

  4.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残疾儿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成果:

  1.小学残疾儿童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知识。

  2.小学残疾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得到有效提高。

  3.小学残疾儿童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注的态度,建立正向心理,增强自信心。

篇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和教案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是一项涉及到孩子未来的重要工作,需要有步骤、有经验的教师来配合教学。以下是一份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让残障儿童掌握基础阅读、写作与数学技能;

  2.增强残障儿童的社交能力与自尊、自信心;

  3.促进残障儿童的身体协调与生活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

  1.阅读技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分享有趣的故事和情节。

  2.写作技能:培养儿童书写的正确姿势、速度和准确性。教授字母、单词、句子结构的拼写和语法规则。

  3.数学技能:让儿童了解数学概念、数字规则,帮助他们掌握数字基础,如加、减、乘、除以及简单的数学比较。

  4.社交能力:促进儿童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增加社交技能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身体协调:通过游戏、体育活动等方式,帮助儿童建立坚实

  的身体协调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语音听写法:由教师念出句子、单词或数字,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所听到的内容。

  2.词语替换法:由教师提供一个单词或英文句子中的某个词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替换该词汇,比较例子如下:

  例子:Mycatisfat.

  变成:Ourcatisthin.

  3.情景模拟法: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书写和口语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4.游戏、体育活动、护理医疗等方法:通过运动、游戏、照顾和治疗儿童,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四、教学流程:

  1.语音听写:由教师向学生念词汇、句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可以通过手写或打字形式记录下所听到的内容。

  2.词语替换:教师提供词汇和一些句子,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替换出特定的词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法能力。

  3.情景模拟:教师提供一些场景,让学生通过形式参与其中,练习自己的真实语言表达。

  4.游戏、体育活动、护理医疗等方法:帮助儿童参与有趣的体育运输和小游戏练习身体协调及增强心肺功能,也可以通过注重小便护理等方法进一步帮助儿童发展独立的生活能力。

  五、教学评估:

  1.通过其掌握的词汇量和书写速度来评估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2.通过所掌握的数字、计算和推理能力来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

  3.通过所表现出来的社交技巧、能力和自信心,来评估学生的社交能力;

  4.通过体育运动、通用健康检查和护理方法等评估儿童的生活能力。

  通过这样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教育学习。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残疾人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身体的障碍,残疾儿童在学习方面常常面临着许多困难,特别是传统教育经常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育方式极为重要。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是一种能够让儿童在家中获得教育的特

  殊方式,可帮助残疾儿童克服语言和学习的障碍。家中的安全和舒适环境,和亲友和老师的关怀和支持,无疑是一个有利于残疾儿童学习的环境。因此,通过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教育,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有能够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熟悉孩子的适应性、兴趣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也需要有一定的医护知识,以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和安全。

  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结合各种学习资源,让孩子在不断创新的教育环境中接受学习。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线视频、虚拟实验等方式,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保证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与家长紧密合作,将他们的设想、想法和需求纳入到孩子的学习计划中。例如,定期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所需的支持和指导。

  在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中,家长和教师的良好合作是至关重要。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温暖和安全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支持,在教师引导下协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孩子获得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是一种能够帮助残疾儿童获得更好教育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师应该拥有一系列应对各种情况的技能,能够根据孩子的优势和困难点,设计出一套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案,在和家长紧密合作和互动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获得更加有益的学习经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发展。此外,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也能够培养残疾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传统教育中,残疾儿童常常会面临来自同学的歧视和排斥,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送教上门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在家庭和社区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认同,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

  送教上门也为残疾儿童提供了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因为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发展状况不同,有别于传统集体化的教育,送教上门可以根据孩子的特殊需求和个性化的要求来设计教育方案。这样,残疾儿童便能够获得真正符合其需求的、量身定制的教学资源。

  最后,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也可以帮助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和态度。由于残疾儿童难以适应传统教育,家长和教育机构需要特别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谨慎和付出可以让社会关注到残疾人的需求,减少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并且促进更多的人加入到残疾人教育的队伍中来。

  综上所述,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是一种能够切实帮助残疾儿童获得更好教育的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残疾儿童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获得更为灵

  活和个性化的教育。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为残疾儿童带去更多机会和更多的未来。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是一种能够切实帮助残疾儿童获得更好教育的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残疾儿童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获得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教育。送教上门除了培养残疾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之外,还能够为他们提供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残疾儿童可以根据特殊需求和个性化的要求来设计教育方案,这样他们能够获得真正符合其需求的、量身定制的教学资源。此外,送教上门也可以帮助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和态度,减少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并且促进更多的人加入到残疾人教育的队伍中来。长期的不懈努力可以为残疾儿童带去更多机会和更多的未来。

篇五: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和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3篇

  五、服务时间

  对该生或其家长每周"送教上门"服务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

  六、师资保障

  学校选派校医和责任心强、喜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阅历的部分党员教师和相关科任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七、工作要求

  1."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日常生活。经过6年的治疗,李英杰同学的身体状况已经有肯定好转,但生活不能够自理,基本不能行走。由于天生的缺陷,他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和同学一起跑、跳,只能用艳羡的目光看着在操场上欢快奔跑的同学们。如今李英杰同学是柳沟幼儿园的一名幼儿,为了帮助他更快的融入班级,健康欢乐的成长,在取得家长的同意后,在学校领导的期许之下,本学期我和同事一起对李英杰同学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活动计划如下:每周上门辅导一次,每次2课时,历时四个月.

  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精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书写即抄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说一般话。

  2.识字、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100个,写其中50个。喜爱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把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态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学习用一般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认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4.口语交际。

  学讲一般话,逐步养成讲一般话的习惯。能仔细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学习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与别人交谈,看法要自然大方,有礼貌。主动参与商量,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一般话的有效工具。

  1、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够精确、娴熟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

  2、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抄写音节;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3、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着重进行常用音节的训练.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重视复习稳固汉语拼音,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4、要重视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的书写指导.要指导学生把握字母的笔画、笔顺,利用四线格把字母和音节写得正确、工整.

  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简单混淆,因此学生把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1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稳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育合作探究精神。

  6、仔细批改每课作业,准时作好反馈、小结。

  7、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准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敏捷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状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觉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敬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信任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舞他们用自己最喜爱、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主动提倡同学之间沟通识字的方法、阅历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育,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简单写好的笔画、简单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开学生疲惫,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留意写字的质量。

  要多鼓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沟通,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教学进度


推荐访问: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和教案 教案 上门 残疾儿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