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10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工作汇报 > 文章内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10篇

2023-05-01 20:54: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问题十分突出。本文笔者对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综合出各种致灾因素,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可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问题;对策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特别在山区,旧的地质灾害隐患尚未消除,新的隐患点又不断产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仍受到严重威胁,形势十分严峻。我市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等。据相关统计,2010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2033起,造成12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54.3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地质灾害数量、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了152.1%、131.6%和162.6%。

  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省、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为重点防治监督管理,使我市防治地质灾害而开展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报和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近年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但总体上来讲,很多工程勘查精度较粗,防治率低,已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地质灾害的难以预测性和突变性,使得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分布广且危害较大

  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情况,全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825多处,危及近11.4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威胁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2处威胁12046人,潜在经济损失5442.5万元。

  2.基础调查工作滞后

  我市在我国属地质灾害多发的地级市之一,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停留在1:10万调查的基础上,地质灾害隐患点数、分布状况和危害程度变化情况尚不够清楚。

  3.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

  人为的工程活动,如矿山地下开采、矿山地面工程设施建设、依山建房、开山修路、修建水库、地下水过量取用等已经成为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在

  很多的丘陵山区里,由于群众建房欠整体规划和合理选址,切坡建房、无序开发等都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高速公路、隧道等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在一定时期内仍有上升的趋势。

  4.监测体系尚未健全,监测手段落后

  目前全市建立了1个地质环境监测站,16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市、区)没有专门的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和人员编制。个别县市缺少必要专业技术人员和监测设备。群测群防网络还处在初级阶段,地质灾害监测和信息传输手段比较落后。

  5.群众的防灾意识还有待提高

  广大群众地质灾害防灾意识薄弱,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干部群众仍缺乏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自救与互救的应急反应能力不强。

  6.缺乏地质灾害专项防治资金

  由于长期没有稳定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一些危害严重又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不到及时治理,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农村还受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从而严重影响防治工作的开展。

  三、解决对策

  1.继续健全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属政府职能,各级政府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同时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管理制度,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力度,把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关,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评估、勘查、设计、施工的质量,有效控制不合理的经济工程活动,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

  2.做好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在每年汛期前应组织开展本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预案,划定监测预防重点区域,确定监测和预防责任人。汛期防灾是防治工作的关键,各地区应当在汛期前对防灾预案中确定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并层层落实汛期值班、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体系,落实临灾前群众撤离信号,疏散路线方案等,完善各项应急抢险措施。

  3.不断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投入机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并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资金,同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自然作用形成的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地质灾害以政府为主,防治经费实行分级出资:重点防治区以省财政为主,市财政为辅,努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次重点和一般防治区以市、县两级财政为主,省财政为辅,鼓励企业个人资助;各产业、企业部门所辖建设区地质灾害防治由各部门自己负责。地质灾害监测、基础调查与区划工作由各级政府财政共同出资。4.依靠高新科技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确立高新科技创新在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地位,将科学技术研究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含量,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理论有新突破,尤其是在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发布、区域面积精度方面上应用,做到准确、快速、精度高,进一步提高预防、避灾、应急能力。构建地质灾害、气象、水利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及发布平台。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与院校技术力量的优势,围绕当前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攻关,加强合作和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方法。切实加强示范工程的指导和管理,积极推广使用地质灾害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

  5.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制定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加强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编制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和减灾规划和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根据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严惩程度和将来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开展地质灾害的勘查、监测与防治工作,提出具体危险的防灾预案、建立地质灾害住处系统和群查结合的监测网络,力争把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在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同时,应尽快对全市地质灾害现状开展系统的规模调查和建档工作,特别是摸清全市山区极易引起山体滑坡的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6.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全社会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水平。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充分调动广大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并将宣传重点放在山区的农村和乡镇。每年举办1~2期地质灾害调查及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培训班,有计划组织地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乡镇村级地灾防治工作协管员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参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增强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意识。

  7.加大经费的投入,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的经费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和治理经费,并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省级财政在经费安排上应更注重偏远地区。对实施避险搬迁的农户,参照搬迁标准给予补贴等;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将直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以要切实做好地灾防治的各方面工作,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原则,群测群防,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燕,孟凡熙.浅谈我国地质灾害与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8).

  [2]南玮超.城市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规划建议[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篇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孙佳正(庄浪县自然资源局,甘肃 平凉 744699)地质灾害具有巨大的破坏性,是一种严重的局域环境地质破坏引发的灾害现象,对地质灾害发生区域人们的摘?要:生产、生活影响巨大,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着灾害发生区域人们的生命安全,对国家与社会发展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成为当下人们热议的重要问题。然而,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而且防治地质灾害过程当中,还会时常出现一些多样化的问题,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实效造成很大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当中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研究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并探讨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实际面临的一些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减少和控制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应急体系关键词:P694  A  1002-5065(2020)09-0189-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Problemsandsolutionsi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geologicaldisastersSUN??Jia-zheng(Zhuanglang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Pingliang 744699,China)Abstract:Geological disaster is a kind of disaster phenomenon caused by serious local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damage. It has a huge impact 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n the area where geological disaster occurs. It will not only cause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but also seriously threaten people's life safety in the area where the disaster occurs, and also have a ver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However, the occurr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s the result of the joint action of many factors, which has a strong complexity. In the proc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re are often some diversified problems, which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 geological disasters, discusses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olutions, hop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reduce and control land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qualitative disasters.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wareness;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我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国家,不仅地质灾害类型多,而且发生面积广,造成的破坏性非常大,无情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国家建设造成巨大的破坏。正是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带来的巨大危害性,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目前地质灾害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和社会各界最为关心的一件大事。国家近年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在实际地质灾害[1]防治工作当中还有一些不足存在。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当中必须要对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认真遵守,并贯彻落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破坏性,构建完善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通过各方努力,最大程度的控制与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1)自然因素。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气候条件土壤植被等条件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2)人为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性非常巨大,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很多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类工程建设等相关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所引发。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发现,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占到50%以上,而引发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是由于削山建房或者房前屋后开垦荒地,严重破坏山坡地质条件。同时近年来矿山开采活动日渐加剧,伴随矿山开采活动引发严重的地面塌陷问题,由于矿山开采过程当中,没有留有充足的预留柱,导致塌陷灾害与山体滑坡灾害的发生。2?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不完备。在应急指挥地震灾害防治工作当中,有关单位之间缺少完善的协同联动机制,更没有充分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缺少专业的一线监测预报人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缺少完善的机制,对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影响。(2)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欠缺。在当前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宣传工作还存在很大不足,普通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防止灾害的意识更是缺乏。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很多工程转向山区,如煤矿开采、山区建厂,修建山区公路与隧道开挖、劈山造坝等对身体原有结构造成很大破坏,打破原有平衡,使地质灾害发生几率不断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群策群力,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防治地质灾害过程当中,由于很多参与防治地质2020年?5月上?世界有色金属1891?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是指人为和自然因素单独作用和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对于地球表层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还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地质灾害成因具有自然演化和人为因素协同作用的特点,不仅包括自然灾害形成的破坏,同时还涉及人为灾害范畴,在形成地质灾害的多种因素当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2020-04收稿日期:孙佳正,男,生于1989年,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助理工作者简介: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灾害的防治。

篇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地质灾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潘智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1期

  [摘

  要]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局域环境破坏,造成地球表面局部环境及生态变化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本文主要阐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问题,着重论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现状和地质灾害治理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8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105-011.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初期的慢慢摸索,到现在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依然可以做到:及时周密地部署,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灾后抗战,领导深入灾区进行指导,尽量减轻灾害影响;健全应急支撑体系,应急反应迅速,出台很多相应的灾害防治条例,稳步快速进行防治工作;预警能力提高,预案启动坚决,减少损失,降低人员伤亡率;开展隐患防治工作,我国已经认识到灾害防治工作重在“防”上,重点突出资金安排,技术给予支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等

  2.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地质条件导致灾害频发,工作量大

  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山区、丘陵等地形条件,不稳定的地质区域较多;从2010年的四川地震来看,我国的地震强度与发生频率都较高;另外,受经济与科技的影响,居住在山区的农民受地质灾害的影响更加严重;还有,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更是高于上个世纪。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工作量大,工作人员还要受到交通不便的影响,更加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量。

  2.2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不强

  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够,致使一些普通的群众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没有概念,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淡薄,缺少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另外,居住在落后山区的居民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更是落后,甚至还有相信神佛之说的封建思想,对于地质灾害

篇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的困难与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与配套设施普遍缺乏:全国地质灾害行政管理人员太少,越到基层越少,绝大多数县一个专职人员也没有。香港的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土力工程处有700多人从事地质灾害管理,我们全国都算上专职管理人员也不到他们的一半。市、县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建立的还很不普遍,绝大多数市、县没有地质灾害监测机构,现有的机构也还存在着人员少,技术人员更少的问题。

  2.应急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经费普遍没有保障,少数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数是自收自支,与其公益性服务机构性质很不相宜。

  一、是地质灾害调查经费投入不足。先期部署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经费一个县(市)20万元,不能对宏观判断的地质灾害隐患投入勘察工作量进行稳定性评价和趋势分析,调查程度较低。

  二、是应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评估的技术方法研究不够深人。目前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多是专家在现场根据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有针对性的应急监测、处置和评估方法研究很少,需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力量和经费开展相关理论方法研究。

  三、是群测群防队伍工作经费没有保证。地质灾害大多分布在贫困山区,地方财政经费承担群测群防员工资费用的能力差,监测设备也十分落后。财政经费没有能力保证,靠行政命令部署群测群防工作,极大地影响了群测群防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效。

  四、是应急培训演练不够,应对突发地质灾害能力亟待提高,需要投入经费开展各种训练和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

  统一协调、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目前,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已经形成并得到有效执行,但国家一省一地一县分级应急值守,还没有形成灵敏的联动机制,针对某一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的应急响应仍未形成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在最快最短时间投入抢险救灾的组织、物质、技术能力不足。特别是我国城镇建设对地震、洪水以外的设防考虑太少。来一点灾就成了大害,今天是“舟曲”明天还可能是“船曲”。我们首先要加大对各种高风险地区的灾害监控密度,不再只局限于对地震和洪水的防控。另外就是数据的有效传输,保证从获得信息到传达给老百姓,让高灾害风险地区老百姓都有防灾意识,知道下大暴雨可能会有泥石流。“没来得及躲”和“没有躲的意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篇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Summary:我国的地质类型较为多样,河流、丘陵和山川甚至还存在纵横交错的情况,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合理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仅能够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同时也能保证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本文结合德江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强化措施进行探析。

  Keys:地质灾害防治;存在;问题;强化措施。

  引言: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增加,不仅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工作。我国的山地丘陵在国土总面积中占比超过65%,作为世界上地质灾害发生率比较高的国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因此结合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强化措施显得愈发重要。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在当前时代下,国家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一方面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能保障农业等行业的发展。结合德江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县结合相关规定和条例,撤销隐患点42处,通过对1155指挥平台的核实和排查工作,得出我县的1155平台有96处,威胁面比较广,达到了4953人,涉及到1166户,潜在经济损失达到13810万元,风险斜坡358处、滑坡56处、不稳定斜坡2处、崩塌也达到了26处。结合相关的调查结果来看,今年以来,险情达到26起,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但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问题

  (一)工程建设问题

  伴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脚步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显得愈发重要。但是结合我国工程建设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一些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都比较低,施工技术人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增加了较多的地质灾害隐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二)防范意识薄弱

  正确的防范意识能够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引和导向,但是结合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来看,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广大群众对减灾和防灾存在错误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大量工程活动的负面影响,再加上缺乏正确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群众的防灾和减灾意识也比较薄弱,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失,同时也容易引发多种地质灾害问题。

  (三)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能够为后期的防治工作提供正确的制度保障,但是结合一些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的建设来看,还存在一些漏洞,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推进造成了阻碍,因此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明确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显得愈发重要。针对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管理原则,加大工程治理力度,有效消除各类隐患。

  三、地质灾害防治的强化措施

  (一)加强工程治理

  有效的工程治理和搬迁工作,能够有效减少工程施工中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地质灾害安全隐患。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结合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渠道完成资金的筹措工作,有序开展工程治理工作,对于一些无法推进工程治理的隐患,及时推进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政策,给予当地居民更多地关心和支持,有助于保障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德江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自查和总结的基础上,加强对一些薄弱环节的政治,在安全防范工作中,遵循“四个两、八个一”的标准,进行监测点的布设和警示牌的设置,发挥不同管理部门的主体责任,召开2022年德江县地质灾害一线人员培训会,为地质灾害防治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推进防治宣传

  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宣传工作能够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有助于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结合相关防治宣传工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项要点:首先,通过多种信息传播渠道推进宣传工作,有利于提升

  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及时推进防治人员和群众的培训工作,尤其是防灾能力和防灾意识,更是培训工作中的重点,帮助群众掌握一些基础性的防灾技能;最后,开展灾害情况分析和事故通报工作,加强人民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在2022年1月6日,我县召开第一季度安全生产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部署会,各级领导对地质灾害工作进行进一步地强调和安排,为防治宣传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三)推进责任制建设

  完善的责任制建设能够保证各种防灾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不同政府部门要严格落实灾害防治主体责任,有序落实不同行业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责任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也要督促企业落实防灾责任,为防治工作的推进创造便利。各级部门要推进技术保障工作,不同的责任主体要按照相关原则,推进对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和监测监控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安全隐患。结合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来看,本县严格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常态化。精细化推进后期的排查工作,制定了相对完善的防治措施,从而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造便利。

  结束语

  有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结合德江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专业的防治技术团队,明确科学的强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Reference:

篇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数地方地质灾害频发。本文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阐述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现状,指出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的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

  防治

  问题

  强化措施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多端等原因,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造成无数人员伤亡,使国家经济遭受了极大损失。地质灾害的高破坏性,使其对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是除了地震之外造成人员伤亡的最大自然灾害。

  一、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

  1、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大致原因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局面极端气象异常;地球进入地壳活动频繁期,造成地质变化剧烈;另外,人类对自然界资源的不正确开采与使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2、地质灾害的特点。从近几年的灾害发生情况来看,我国的地质灾害有三大特点: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人们往往感觉不到灾害发生的先兆,而后地质灾害突然发生,使人们措手不及,大量地毁坏建筑物、农田、工厂、公路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这些特点都使我国的地质防治工作难上加难,同时说明我国的地质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二、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初期的慢慢摸索,到现在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依然可以做到:及时周密地部署,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灾后抗战,领导深入灾区进行指导,尽量减轻灾害影响;健全应急支撑体系,应急反应迅速,出台很多相应的灾害防治条例,稳步快速进行防治工作;预警能力提高,预案启动坚决,减少损失,降低人员伤亡率;开展隐患防治工作,我国已经认识到灾害防治工作重在“防”上,重点突出资金安排,技术给予支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等。

  三、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地质条件导致灾害频发,工作量大。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山区、丘陵等地形条件,不稳定的地质区域较多;从2010年的四川地震来看,我国的地震强度与发生频率都较高;另外,受经济与科技的影响,居住在山区的农民受地质灾害的影响更加严重;还有,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更是高于上个世纪。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工作量大,工作人员还要受到交通不便的影响,更加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量。

  2、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不强。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够,致使一些普通的群众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没有概念,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淡薄,缺少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另外,居住在落后山区的居民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更是落后,甚至还有相信神佛之说的封建思想,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基本没有。另外,在山区建立厂房、开发煤矿、修筑隧道等,在不规范的劈山开路、拦水造坝等行为中,无形中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

  3、防范工作某些环节薄弱。我国南北地区、城乡之间,经济、技术的差异性大,致使在不发达的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论是在人员配置上,还是在技术的支持上,都达不到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标准。另外,一些城乡建设工程企业,只注重效率,忽略质量。相关部门对这些违章的、不合格的工程没有给予严格的管理,致使一些建筑在地质灾害中坍塌,严重影响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如何加强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1、提前部署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研究人员,应该积极地进行我国地质条件的研究,正确判断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种类,以及强度等;相关领导组织检查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考察地形,为各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另外积极研究新型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以及设备,以便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可以快速、及时、有效的开展防治工作,减少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2、加强机构建设,扎实工作。在地质灾害发生时,才组织人员救援是没有时效性的,所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应该加强机构建设,扎实工作,以便在灾害防治工作上做到“快”、”准”、“精”。至2010年,我国共建有17个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这些应急中心对于灾害的防治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还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建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中心;强化大型防治项目的管理,相关领导严格对大型防治项目进行质量把关,确保其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3、群测群防,提高基层防治能力。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只靠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发挥群众的力量。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减少地质灾害的人为诱发;树立群众的灾害防治意识,使全民参与到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使群众积极弥补防治工作人员的工作不足,发挥群众在地质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灾害的检测和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基层防治能力。

  4、保障灾害防治经费的有效使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靠国家的投资是不够的,相关部门还应该接受海外或者民间团体、个人的赞助,以及发行防治灾害奖券,鼓励全民参与到国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来,充足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提高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快灾后重建工作,促进社会稳步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灾后治理工作很重要,但是主要要做好灾前预防工作,重视地质灾害的试验设备与技术的开发工作;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的分析、评价、计算工程理论的研究;开发先进的灾害监测监控系统,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准确做到预警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其他相关方面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努力将地质灾害的影响降到最小,将地质灾害引发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衣昊鹏,姜震.矿山地质灾害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04).[2]郑柏举.浅谈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及活动特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08).[3]赵龙辉.湖南省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02).[4]胡能灿.地灾防治要“强健”自身“软肋”——从日本大地震反思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J],南方国土资源,2011,(03).

篇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区域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展开研讨,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和建议

  引言: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地质灾害也就成为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加上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工活动的增加,造成经常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不仅影响居民生产生活活动,还对人的生命财产产生较大威胁,因此,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地质灾害,也成为必然要求和趋势。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民生大事,同时也是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自然资源管理、应急管理以及气象等部门,都需要深刻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划分好各自责任,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以最大力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认为几十年居住的地方一直没发生过地质灾害,必定安全,对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及防患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部分乡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在经过多方数次的走访交谈后,仍然不愿意搬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区域。同时,有些农村建房、景区建设等,事前没有将地质灾害评估纳入审批的程序,从而产生一些人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2.2抗灾救灾能力不足。一是政府资金投资力度还不够,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缺口仍较大,一些防治项目经费一时无法落实或仅部分落实。另外,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补偿标准较低,加之地灾点的村民大多经济比较困难,建新房的困难很大,导致搬迁工作开展缓慢。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监测管理人员不足,且业务水平难以持续提高。三是监测设备不足,难以做到全面监测。

  2.3部分隐患点监测难度大。多数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于比较险要的位置,依靠监测人员的监测监控效率底、难度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掌握难以做到精确,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4应急处置能力还不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最短时间内投入抢险救灾的物资、技术能力不足,没有形成灵敏的联动机制,未形成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分管县长和职能部门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指挥

  部,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预案,落实各部门责任,各乡镇、街道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和领导机构,建立县、乡、村、监测人四级监测体系,确定监测责任人和常年监测员,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3.2加大巡排查力度。严格按照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的工作步骤,加大巡排查力度,成立了地灾防治专项督查组,分别对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积极督促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和监测人做好地灾隐患点的监测工作,完善台帐。对排查中发现隐患点监测数据有变化的,书面告知乡、镇政府,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排查中对重灾隐患点实行重点监控,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编制隐患点防灾应急方案,明确监测责任人、预警信号及紧急情况下的避让路线等,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

  3.3积极开展地灾演练。在区域范围内开展全覆盖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演练,落实演练经费,并将演练方案、视频、图片上报。通过实地应急演练,提高各级防灾责任单位和广大群众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综合能力,达到“警报可识别、逃生明方向、撤离能迅速”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地灾防治意识,提高干部群众防灾避灾的应变能力,对普及应急建设、地灾安全知识和提高群众自护自救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4积极申报治理项目。积极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并推进治理项目的实施,对已实施搬迁避让的项目,抓紧完善基础设施,引导村民在新址发展产业解决生活来源。严格实行“审计制、评优制、黑

  名单制”,落实全过程监管,把地灾防治项目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

  3.5提升预警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点的建设工作,在隐患点人口密集区、地灾隐患点等地方及时安装监测预警设备,提升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3.6加强值班值守。制定严格规范的值班值守制度,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和值班场所,同时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信息传达及时、畅通。

  3.7加强宣传培训。利用全国土地日、防灾减灾日、走村入企等活动宣传地灾防治的重要性,制作“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乡镇、村民手中,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防灾避灾。同时在地灾点的醒目位置设立地灾警示牌,标注地灾点的具体位置、影响区域及逃生路线等。还要积极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系统全面的讲解了地质灾害的防范业务知识和相关责任制度,确保地灾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4结语

  当前地质灾害已逐渐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做到有效的预防地质灾害,需要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抓好基础调查、抓好知识普及、抓好科学监测,加大财政投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各项制度,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志均,邱马江,唐峰.对水城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1,17(02):633-634.

  [2]王志鸿,李奇峰.某工程地质灾害特征及治理措施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0,6(08):872-873.

  [3]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3):1-4.

  作者简介:陈思君(1989.05-),男,贵州大方人,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篇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地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开采行为也日渐频繁,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所带来的地质灾害也更加严重。大规模、高频率的开采行为,会导致地面崩溃、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近些年,国家地质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发重视,结合现阶段存在于地灾防治工作中的问题,积极完善和制定新的防治对策显得更加紧迫。

  关键词:地质防治;问题;对策

  引言

  地灾防治工作与人民利益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随着我国地灾爆发频率的增多,强化地灾防治力度,客观分析现阶段存在于地灾防治工作中的问题,是完善防治策略,提高防治实效的关键。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对地灾防治工作的研究,积极引入高新科技以及优秀人才,真正将我国地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1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地质条件导致灾害频发、工作量大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经度跨度大、纬度范围广,因此地质条件复杂、常见山区丘陵,因此地质条件不稳定性强,更有部分区域位于地震带,近年来地震发生频繁。在经济科技的影响下,部分山区居民受地质灾害影响加剧,全球变暖的影响更使得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历史记载。多种原因影响导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加重、充满挑战、工作量加大,与此同时,交通不便性也大大加剧了地质灾害的防治难度。

  1.2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不强

  我国地质灾发生率害明显增加,因此提升居民的抗灾能力,成为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实际生活中,缺乏地质灾害防范宣传力度,导致部分群众缺乏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防灾能力较弱,缺乏基础知识、缺乏科学方法。同时偏远地区居民的防治工作更落后,封建理念残余影响,导致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缺乏针对性。大部分煤矿开发、厂房修建、隧道修筑多位于山区、偏远地区,此时不良行为、劈山开路、拦水造坝等行为大大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

  1.3防范工作某些环节薄弱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城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经济技术存在低于差异性,部分不发达区域常常忽略对地质灾害的方法,技术指导、人员配置、资源支持等方面都难以达到防治标准。除此之外,大部分城乡建设企业过度重视效率及结果,忽视质量的重要性,导致违章施工、不合格工程的存在大大加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如诱发地质坍塌等,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同时,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防治难度。

  2.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2.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相关部门可编制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同时编制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等,向下属机构、相关机关部门、区域等进行贯彻落实。当已发生地质灾害时,应做好监督调查工作,组织专项调查小组设置专业管理人员,绘制编纂本区域内常见地质灾害预防手册、自救方法手册等,向社区、趋紧进行发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通过在手册中涉及撤离方案、记录撤离路线等,强化群众的安全保护意识,保证突发状况时,撤离有序进行。

  完善全面的预警规章制度是防治地理灾害的有效预防措施,其中规章制度的设立应当全面化,包括:对防治汛期值班制度的明确规定、对地质灾害汛期危险点的巡查、报险制度、地质灾害治理监测人员责任制度、岗位任命制、奖惩制度、信息资料、汇编、监督上报制度、应急调查制度、预防预报制度、预警告示制度等,设计相关规章制度时,应到进行明确的工作划分、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及时嘉奖优秀工作人员给,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认真性。提升地灾防治的高效性。

  2.2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是动态化的、多元化的,既包括技术方法的监测又包括行政方面的预警。预警机制的高效运行可大大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此,首先要及时、准确捕捉地质灾害放生前后的预兆信息,为处理地质灾害应得充分处理时间。利用预警机制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应急处理、灾害规避、灾害救援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撑,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地质灾害的损害。在此过程中,要通过预警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经验分享,为其他区域提供预警经验,使其结合本地事情建立高效的应急处理制度。由此可见,高效、全面、可执行的预警机制可有效预防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的影响与损耗。

  2.3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便是进行前期系统监测,对存在危险隐患的区域进行及时停工或组织撤离,以统一的标准保证撤离的顺利性。在条件允许时,可结合消防措施与工程建设措施,将隐患威胁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要对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统一基础资源为公共应急机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准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相关装备设施、应用技术设备等完善应急系统。保证发生地质灾害时,可迅速传递准确的相关信息,实现资源的及时调度,为救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可大大提升灾害防范高效性,当灾害发生时服务高效化、科学化、有序化,为抗震救灾提供高效功效服务。

  3灾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3.1防治滑坡的发生应做好充分的预警,可通过设置路障、排水沟等阻断滑坡向居民区流入,避免其对农田造成影响,防治水流冲刷导致滑坡,避免发生巨大损失。当发生山体滑坡灾害时,应迅速奔跑至垂直滑坡方向的高处,避免顺向而逃。开展挖掘作业时,要避开山区坡体,避免干扰地下水活动,有效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

  3.2对可能发生崩塌的隐患区进行勘探、预警、设计安全撤离计划,防护山体陡坡时要及时消除崩塌存在的危险,提前进行撤离备案。不同坡度破体进行专业勘测,组织专业团队对勘测进行灵活分析与处理。

  3.3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应针对泥石流的迅速性、突发性制定高效的预防方案。相关管理机构应当提前做好重点地区的预防对策及撤离方案,对泥石流频发地区进行土壤加固、植树造林、泥沙过滤等,有效的降低泥石流的冲击速度及性能,降低地质灾害的损失。对此可预先挖设泄流渠道,分流、引流泥石流,避免道路、河床阻塞,降低泥石流损耗。与此同时,加固增高泥石流频发地区道路桥梁,降低泥石流对桥面、行人、车辆的冲击,预防泥石流对道路桥梁的损毁。下图1为泥石流拦挡新型技术。

  图1泥石流拦挡新技术

  3.4注对不稳定坡面应及时维护并进行加固。路段施工应避免与陡峭山坡地段的过多接触,减少改造坡面,将施工震动降到最低。必要坡面震动或运动时,应

  以事前充分勘测为基础建立模拟实验,强化加固稳定,注重加固新岩层,促进坡面保持稳定,防止发生滑坡。

  结束语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想减少地质灾害对我们造成的破坏,就要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定期的进行勘察,也要对发生过的地质灾害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提高预防信息的准确性。如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后,也要有序进行治理,安抚受灾人们的心理,尽可能的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保护人们的安全,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洪湾.地灾防治:构筑百姓“生命工程”[N].福建日报,2018-08-24(001).[2]黄滨.加强地灾防治保障民生安全[N].中国矿业报,2018-02-07(002).

篇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以及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分析研究已成为当前我国地质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由于受到技术手段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国在此方面的处理力度还远远不够,所以必须采取先进的手段和对策有效解决地质灾害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就展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分析。

  标签:地质灾害

  治理

  问题与对策

  0引言

  随着城镇扩建、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速度的突飞猛进,地质环境的破坏日益俱增。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稳定斜坡、潜在泥石流等。

  1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研究加大了力度,并且我国最近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努力全国人民都是看得见的,但是,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有些问题是治理地址灾害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尽快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要将这些问题及时解决,总之,面对地质灾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将地质灾害的治理作为我国的重要研究课题,相信地质灾害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会完全消失并且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会降到最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勘查治理与搬迁避让工作进展缓慢。除了部分干部和群众的意识薄弱等问题外,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问题也是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我国的经费是由国家先通过中央的预算以及地方政府的预算相加并报给国务院,由国务院进行处理,下发文件以及经费到各个地方然后再由各个地方政府下发到县区乡区的,总的来说,我国的经费的发放由于经过的地方太多,所以正真落到实处并用于老百姓的资金并不多,更不要说用到地质灾害防范上了,所以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的防范的经常发生经费不够问题。没有资金,我国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就无法进行,关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研究也就自然无法完成,所以对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是需要得到我国的支持的,希望我国政府能够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多些重视,多给些经费,让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尽快解决,让关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研究发展的更快更好。

  1.2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交通工具和防治技术等无法满足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对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拥有一个好的科学技术才是做好地质灾害工作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国都以发展是治国之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地

  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地质灾害的治理技术提高,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措施的研究成果才能尽快的完成,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强对于地质灾害治理的交通工具的配置工作,目前我国的地质灾害的交通工具以及灾害的防治技术都无法满足对于地质灾害治理的需要,所以,我国当务之急是要对地质灾害交通工具以及灾害的防治技术多多加强,多多研究,让我国的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不要因为此而无法展开。

  1.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还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机构的数量比较少,机构内的人员配备不齐,地质灾害的技术力量薄弱这些都使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无法正常完成,我们国家应该多建些地质灾害治理机构,让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2有效解决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地质灾害的发生虽然是不可抗力的,是不可测的,但是对于地质灾害发生的防范我们还是有许多要做的,比如,在灾难发生前,是否可以通过自然现象有所察觉,对于灾难的发生我们是否可以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在灾害发生时,我们对于灾害的应对措施是否了解,怎样才能安全的逃生,如何在灾难发生时保护自己;又如,在灾难发生后,我们的急救措施是否及时,医疗队伍是否具备,医疗器械是否齐全,我们对于居民的安置工作是否完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完成的,所以,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不是没有办法应对,我们有许多的办法可以防范并且解决灾害的发生。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让地质灾害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小。

  2.1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传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村、社区宣讲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等手段提高民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2.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各社区要督促居民、基层单位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是汛期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及领导报告,如情况紧急要立即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2.3建立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根据气象、水文和地质灾害监测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地质灾害危险点。对危险点可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预测、预报并及时向有关乡(镇)、村和矿山及对重要设施管理的有关部门发出预警通知。

  2.4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按比例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建立地质灾害普查、勘查和防治信息数据库,根据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按由重到轻、由急到缓逐步实施治理。

  2.5充分利用经济、行政、法律和技术等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措施对于我国治理地质灾害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将这些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措施的研究质量以及效率才会有所提高,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措施才会得到发展。虽然我们国家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发展还是不够成熟,不够稳定,但其发展前景还是很明朗的,很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吴丽.浅谈地质灾害的防治及监理[J].硅谷,2012(10):137-138.

  [2]朱荣静.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实践与问题探讨[J].矿业工程,2013(22):59.

  [3]赵泽.永城矿区地质灾害治理刻不容缓[J].河南国土资源.,2014(04):67.

篇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山高坡陡、沟深地薄,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强烈风化破碎,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相当相当脆弱,加之人类不规范的工程活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每年都有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雨水相对较丰

  的年份,还常常造成大量的群死群伤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该县被省市有关部门列为全省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

  根据2002年地质灾害区划调查资料,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2处,其中滑坡48处,不稳定斜坡30处,泥石流4条。直接威胁1196户7028人、5289间房屋、多处公路的安全,其中威胁3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5处。城关、汤坪、梅子、四亩地、龙王等集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经过近几年来的强降水作用,又引发了许多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07年的统计,全县列入各级防灾方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三种类型。其特点一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二是形成灾害主要受强降雨作用、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三是山区突发地质

  灾害极为发育,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四是到了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急剧增加。

  自2002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原宁陕小学后山滑坡的勘查和3#教学楼浅层滑坡的治理;

  王家湾沟谷泥石流的勘查和治理可研报告;县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四亩地柿树

  坪隐患点危险性评估;太山中学隐患点危险性评估。

  二、存在的问题

  在经历了2002年69”、2003年829”两次特大自然灾害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滑工作,狠抓了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防洪防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在肯定

  成绩的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本人觉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防大汛抗大灾意识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有待夯实。实践证明,在当今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群众发动起来群测群防。自2002年69”以后,我县逐步建立了县一

  乡(镇)一村一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为年复一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际运行中,监测责任人一般都是村组干部,而监测人都是从受威胁的农户中确定一至二

  名比较精明的人来担任。由于群测群防纯属义务没有报酬,对于村组干部来说还比较好办,他毕竟还拿有一份工资,而部分监测人迫于生计要外出务工,不可能整个汛期都待在家里致

  使监测任务落空。

  三是防汛防滑资源共享问题。目前,防汛办建立了九处卫星雨量遥测点,气象部门计划建立14个自动气象站,现已建成7个,其余的也将在主汛期前建成。这些雨情监测设施的建成,对加强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将发挥重要作用,大大提升了我县防汛防滑工作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但是这些资源分属防汛和气象部门,没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发挥

  应有的作用。

  四是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69“、829”两次大灾使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危

  害性有了直观认识,防灾减灾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近几年相对平稳,没有出现特大灾害,部

  分群众对灾害的创伤已开始淡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发一次大灾要管几十年,灾害不可能

  年年有,防灾减灾意识降低,违反三避一高”建房原则,在河边、沟口建房有所抬头。

  五是汛情、雨情信息传递问题,每年汛期当有重要天气情况时,省、市有关部门都要传

  真,而我们也分别向乡镇转发,同一内容的传真,乡镇要收两份以上,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

  纸张,还使值班人员疲惫不堪。

  三、对策建议

  1、建议设立气象资源共享平台,由县上出资编写通用软件,使气象、雨情资源共享,发挥应有作用。我们也将积极向省上争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试点项目,进一步提升我县地质

  灾害预警预报能力。

  2、分清职责,夯实责任,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国土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通俗地讲国土部门的责任就是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建

  议乡镇政府要切实负起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对于群测群防网络出现的线断网破问题要及时修

  补。牢固树立群测群防,以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理念,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

  实处。

  3、全面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根据我县实际,要把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制度从目前的公路建设、矿山企业、小水电开发拓展到各个领域,全面开展建设用地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4、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力度,努力提高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

  救、互救能力。我县地处南北过渡带,特殊的地形地貌使之成为地质灾害高发区,普及地质

  灾害防治知识将成为一项长期工作,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使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得到极大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建议编写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在每年的科技三下乡活动时免费发放,汛期时免费播放有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教片。

  5、加强汛情、雨情信息传递的管理,建议统一由防汛办向乡镇传递,其它部门不再发送。

  6、建议总结完善乡自为战,预警到户”的成功经验。

  7、建议计划、扶贫、民政、国土等部门联合制定扶贫搬迁规划,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户逐步迁出危险区域,彻底消除隐患。


推荐访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地质灾害 防治 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