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意识的特点与价值(3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家园意识的特点与价值(3篇)

2023-05-04 18:4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家园意识的特点与价值

  

  2019年5月May

  2019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26卷第3期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Vol.

  26No.

  3重塑家园《记忆传授人》核心意象的话语分析陈斌峰(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跨文化话语研究中心)摘要:美国作家劳里的小说《记忆传授人》以丰富的意象呈现了当代少年以知识

  为工具进行家园重塑的艰难历程,表达了劳里对家园政治的关切。小说赋予苹果、河流、雪花等意象以解放性话语意义,它们串联在一起共同寄托了劳里对青少年改

  造现代家园的希望。从文学话语分析视角,结合《记忆传授人》的文本语境和历史

  语境,通过对核心意象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解读深层文本,有助于探寻小说中关于乔

  纳斯从认识家园到出走家园再到重塑家园的心路历程。关键词:《记忆传授人》;家园政治;话语分析;意象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2019)3-0068-09一、文学话语分析纽柏瑞文学金奖作品、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Lois

  Lowry,

  1937-)的小说《记

  忆传授人》(The

  Giver,

  1993)以12岁少年乔纳斯(Jonas)的视角审视现代社会,反思人类文明,颇具艺术特色与研究价值。小说描绘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乌托邦社区,一切统一规划,安定和谐,没有痛苦,直到乔纳斯接手成为新任记忆传授人,并了

  解社区运作的真相之后,他决定改变现状,最终到达了理想的彼岸。小说被评论家

  贴上了少年小说、科幻小说、反乌托邦小说等众多标签,他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收稿日期:2019-02-25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金斯利?艾米斯学界小说的文化话语研究”

  (FJ2018C072)

  作者简介:陈斌峰,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68

篇二:家园意识的特点与价值

  

  入木三分的阅读答案

  【篇一:“御街行”阅读试题及答案】

  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

  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塔儿南畔城儿里。第

  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①无

  寐。【注释】①人人:那个人,指所爱之人。22.这首词托

  言情,“一声悲”

  牵动着游子的情怀,二字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急切的心情。(2分)23.此词表

  达思念之情手法新颖、细腻,很有感染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22.雁、披衣。23.“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主人公异想天开,托雁传情。先

  是不厌其烦、絮叨叨地用一长句向大雁详细描述亲人居住的具体住所,将游子深婉细腻的心

  理活动,表现得入木三分。接着写央求雁儿低声飞过,孤雁惊动因思念自己而失眠的亲人,这一真切的希望,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亲人的深切的思念。

  【篇二: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class=txt>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青春诗会”那阵子,我们几个女室友各行其事,小妮的影子自然总是被徐敬亚放风筝似的挂在臂弯。

  b.两年前,南方周末已经注意到莆田系癌症疗法的乱像,推出了《癌症免疫疗法:监管停滞,业务疯狂》深度报道。

  c.1927年5月,年仅25岁的林德伯格孤身连续飞行33.5小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跃大西洋的奇迹。

  d.文化含混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似乎特别丰富,形式也特别多样——藏头诗、双关语、文字游戏、插科打诨、正话反说、话里有话、含沙射影、挖苦讽刺,包括高级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对换银钱。

  ..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的安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规定:首次出现侵权行为且情节较轻的,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多次出现或者情节严重的,将对侵权微信账号予以封号或永久封号。

  b.越是大城市,住房需求越旺盛,房价超高问题就越被建设用地垄断这一关键因素加倍放大。

  c.贾平凹的《秦腔》敏锐地捕捉农村巨变的时代情绪,是对正在消逝的乡村的一曲挽歌。

  d.在无尽的等待中,一位老兵又于近日在潦倒寂寞中离开了人世。

  5.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上将后面的文句进行排序,衔接最合理的一组是()(3分)

  很难相信一个外国人会像本国人一样爱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同样,也很难相信没有对文

  化、历史、传统的了解与认识,就会热爱居停生息地的文化,这是一种对接,是一种相辅相成,彼此的滋养与庇护,才会最终在精神与心灵上找到真正的家园感与归属感。

  ①对于个体,即使很难改变,但仍然要去努力,要去坚守

  ②文化承传中,每一次的断裂与疏离,就要用更多的理解、认知以及爱,去重新修复和绑定这种关系

  ③人只有找到自己的土地才能找到根系

  ④这关乎到生存有没有一种来自地缘的、来自传统承传的文化氛围的问题,更是一种家园意识的问题。

  ⑤人对土地有归属感,一如对文化有归属感,归属感带来身份的认同

  ⑥显然,这种反省与矫正,注定要面对无比艰辛的压力以及承受

  a.③①④②⑤⑥b.⑤②①③④⑥c.⑤③②⑥①④d.②①④⑤③⑥

  6、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进行仿写。(4分)

  1977年12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列)主席希尔和夫人乔伊斯时,尖锐地提出:?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邓小平反思?文革?浩劫: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新华网)

  伟人当年的话语极具震撼力,引起人们思考如何建设国家的讨论。请仔细琢磨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语气、句式等,回首自己15年的学习经历,从教育、文学、文化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方面进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2015年起,百度贴吧试水?合伙人制度?,以?专业机构+吧友?的双轨制模式,尝试从内容和体制方面引领贴吧走向规范化道路。据了解,百度公司在推广招募贴吧合伙人时,也将?网络舆情?专门作为一项亮点予以说明。其中行业吧的推广中,直接说明贴吧是?产品的公关舆情平台?。

  2016年1月有网友称百度贴吧的血友病吧被卖,原吧成员遭撤换,并引入了?陕西大血友病研究院院长?的?血友病专家?为新吧主,引发百度贴吧事件。最终以百度全面停止病种类贴吧的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而暂告一段。

  有人说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看,产品的商业化是很正常、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否则将难逃被关闭的命运。还有人说百度贴吧的本质是连接用户,为用户带来有价值的信息,贴吧商业化不能背离这一核心。对此,你有何见解,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80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趣和味在古代美学中本身即是两个独立的范畴,作为两者的组合,趣味成为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概念。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用趣来表示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天然意趣、主题的旨趣、主观的情趣,以及审美欣赏者所追求的作品内在的情感价值。明清时常用趣表示艺术作品的风致与风格,袁宏道等人更把趣提高到审美创造的首要地位,作为反对理学束缚的思想武器。总之在古典美学中,趣指艺术作品的旨趣、情趣、风趣、意趣以及作品的一种理想境界。味作为美学概念,比趣的产生要早得多。春秋时代,味与音乐美联系起来,用以形容艺术的审美鉴赏心理活动。老庄哲学以无味之味比喻自然之道的幽静深远,深刻影响了古代美学关于审美关照和艺术的审美本质的理论。两汉时期,人们把味作为与声、色并列的审美范畴。味是无形的,说明审美客体达到无形的境界是其形式美的最佳效果。魏晋六朝时,艺术家追求平淡,使味的内涵更为丰富,审美主体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体验,也成了味的特征。唐代美学不但把味作为审美鉴赏和艺术创作的目标,而且要求作品具有?奇味?和?味外之旨?,追求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的含蓄性和独创性。总之,味是指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感染力量,或指艺术风格与审美体验过程。趣味范畴由趣与味两者组合而成,指艺术作品所呈现的趣和味,以及人由一定的审美需求出发,对于对象之形式或内涵的美学特性所产生的情感趋向和选择能力,如情趣、态度、兴味、好尚及追求等。

  趣味产生于审美经验,趣味的形成总是在审美活动中实现的,同时趣味又影响着审美经验,人们对审美对象的感受总是受到自身趣味的制约。就其特点来说,首先,趣味有高下之分,而这与主体人格有关。中国美学向来强调主体与客体的融合、美与善的统一。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认为艺术家主体人格的高尚与鄙下决定了作品在趣味上的高雅与恶俗、健康与低级;从审美欣赏的角度看,认为欣赏者人格的高下决定了其审美的趣尚取舍。因此美学上注重从人品与艺品的一致出发,主张高雅、自然、超脱、健康的趣味,而摒弃平庸恶俗的低级趣味。其次,趣味既有个体差异性,又有着一定的共同性。趣味实际上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特定心境和生活经历都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的个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审美感受与趣味是无穷多样的。同时对象本身也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引发不同的趣味,趣味的选择应是自由的,否则就没有审美感受的丰富性,故而趣味是不能强制统一的。但趣味是在审美活动中发展的,总是受到一定时代社会的审美理想的制约,也受对象审美特性的制约,因此趣味又存在着共同性,这使得审美感受和趣味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选自《中国文化史》,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趣”与“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时“趣”通常表示艺术作品的风致与风格,人们更是把趣提高到审美创造的首要地位,作为反对理学束缚的思想武器。

  b.在古典美学中,“趣”指艺术作品的旨趣、情趣、风趣、意趣以及审美欣赏者所追求的作品的一种理想境界。

  c.两汉时期,作为与声、色并列的审美范畴,“味”用以说明其形式美的最佳效果是审美客体达到无形的境界。

  d.唐代美学把“味”作为审美鉴赏和艺术创作的目标,并且要求艺术作品追求审美体验的含蓄性和独创性。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趣味范畴由趣与味两者组合而成,也可界定为艺术作品所呈现的趣和味。

  b.趣味产生审美经验,同时人们对审美对象的感受总是受到自身趣味的制约。

  c.中国美学注重从人品与艺品的一致出发,主张高雅、自然、超脱、健康的趣味,因此欣赏者人格的高下决定了其审美的趣尚取舍。

  d.趣味是不能强制统一的,因为不同个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审美感受是多样的,对象本身也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引发不同的趣味。

  10.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谈谈你对文中“趣味又存在着共同性”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去加格达齐的火车

  鲍尔吉〃原野

  我在沈阳北站等候进站,去加格达齐。

  要检票了,排队的人开始膨胀。人往前凑,秩序有点乱。

  ..

  这时,一人走到检票口,说让我先上车。别人说,排队去。这人背一个双肩包,四十多岁,头发全白了,神色诚恳。他说,我时间不够了。

  别人说,谁时间够?都一样。

  这个人说我时间不多了,省一点是一点。他掏出一个病历本,打开给人看,说我是癌症患者。

  人们沉默了,庄重地给他让出一个位臵。

  ..

  他挤出一点笑容,说谢谢。

  广播说前往加格达齐的列车晚点30分钟。倒霉的火车把癌症患者的时间又侵占30分钟。

  做不了自己的主了。

  开始检票。人群像渔网倾泻的鱼,众人没费劲已被推到站台上。

  我在9车厢。上车后发现对面刚巧坐着那个患者。

  里边摆十几种药。他每样挑出两或三片吃下,用泡着不知什么药材的蓝塑料杯里的水把药冲下。

  没用,他对我说,仿佛看到我在观察他吃药。他指着药:都很贵,但吃了没用。

  有用,我安慰他。

  也许吧。他拧上塑料杯的盖。这些药,核成钱的话,是我过去没舍得实现的愿望的多少倍。他指着药,买一副蝴蝶牌乒乓球拍,一千多,没舍得。去丽江,没舍得。上五星级宾馆开一个生日派对,没舍得。给穷孩子买书包更没舍得。现在舍得了,吃药。

  他露出自嘲的笑容,癌症患者有舍不得钱吃药的吗?没有。

  我没敢陪他笑。他可以轻蔑这些药,但我不能,不知道是啥药。

  你看什么书?他问我。

  我吓一跳,因为我正在心里揣摩他还能活多长时间,我不小心说出:半年。

  半年?他指着书的封面说,这不是《卡拉马佐夫兄弟》吗?

  对,我点头,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上册。

  陀斯妥……耶夫……然后还有斯基,这名字太长,说一个名字就要用这么多时间,哪有时间啊?

  时间。他脑子想的都是时间。

  我知道这本书。他说,这是陀什么妥最有名的书,被西方列为人类最重要的100本书之一,但我没时间读啦。你能用20分钟给我介绍一下这本书吗?

  我……我想起书中的人物——阿辽沙、佐西玛长老、德米特里大哥、卡嘉、格鲁斯卡以及他们错综复杂的关系。我说我不能,它很复杂。

  这本书说什么?人的信仰、罪恶、诱惑和纯洁,更多的是苦难的俄罗斯。写人心深处最隐秘的东西。

  他摆手,没用。说这个有什么用?活着已经不错了,说别的没用。

  啤酒、白酒、香肠、烧鸡、盒饭啊……推车卖食品的人过来了。?时间不够?的人木然看窗外。没人说话,车轮咣当咣当响。

  车停在了一个什么站,站台的灯已经亮了。

  火车再次开动时,车轮咣当咣当,车上的人都不说话,好像在想各自手里的时间。

  (有删改)

  11.作者在文中写了癌症患者的两次笑容,其内涵各是什么。(3分)

  1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要检票了,排队的人开始膨胀。

  ..

  (2)人们沉默了,庄重地给他让出一个位置。

  ..

  1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分)

  (1)他目光遥远,无奈和渴求的情绪在脸上奔走,像河上无人掌舵的船,做不了自己的主了。

  (2)他从包里拿出一个细长的塑料盒,打开,里边摆十几种药。他每样挑出两或三片吃下,用泡着不知什么药材的蓝塑料杯里的水把药冲下。

  14.作者花了较大篇幅描写“我”与癌症患者谈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情节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1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位癌症患者的,突出了怎样的小说主旨。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

  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

  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

  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嚇,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

  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

  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

  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某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铭曰:

  【篇三:北京市房山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pclass=txt>语

  文

  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7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有了汉字,才有了唐

  ①,宋

  ②,元

  ③;有了汉字,才有了张芝、王羲之等人【

  】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

  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⑴

  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潦草(⑵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语段中的①②③处,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①诗的激情洋溢

  ②曲的婉转清雅③词的灵动俏丽

  b.①词的婉转清雅②诗的灵动俏丽

  ③曲的激情洋溢

  c.

  ①诗的激情洋溢

  ②词的婉转清雅

  ③曲的灵动俏丽d.①诗的婉转清雅②词的激情洋溢③曲的灵动俏丽

  ⑶

  根据下面的书法作品,在语段【】处填写词语准确的一项是(2分)a.端庄挺拔b.方整严谨c.雄健放纵d.洒脱俊逸

  1/13⑷“书写潦草,没有章法”容易闹笑话。电影《神通乡巴佬》中的男主人公因小时候把自己的名

  字写得松散凌乱,被老师同学们称呼为“林蛋大”。请根据下面图片上的文字部分,将主人公的本名用规范的正楷字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1分)

  答:

  2.成语蕴含着文化的信息,我们熟悉的成语中很多都与历史人物有关。下列名人与成语全不相对应..

  的一项是(2分)

  a.孔文子——不耻下问祖

  逖——闻鸡起舞

  俞伯牙——高山流水

  b.项

  羽——破釜沉舟滕子京——百废俱兴

  班

  超——投笔从戎c.王

  冕——凿壁偷光王献之——入木三分

  齐桓公——讳疾忌医d.诸葛亮——鞠躬尽瘁勾

  践——卧薪尝胆

  曹

  操——望梅止渴

  3.学校“梦想戏剧社”要举办戏剧节展演活动,社长明乐邀请李老师担任评委。他应该怎样说呢?请你将他的话语写出来。要求:用语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分)

  答:

  4.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⑴~⑵题。(3分)

  ⑴

  请在第3幅画面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出描述性文字。(2分)

  答:

  ⑵

  阅读第6幅画面中的文字,在横线处补出一个4字词语。(1分)答: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13㈡长沮桀溺耦而耕

  《论语》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耨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①本篇选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不是真姓名。长、桀(同杰):高大魁梧的意思。沮、溺:指人浸在泥沼水洼之中。耦而耕:两人并耕。②执舆:即执辔,赶车者手拉缰绳驾驭车马。③这句是讥讽孔子周游列国,熟知道路,不用问别人。④滔滔者:以洪水奔流的样子比喻时局混乱。⑤以:与。易:改变。⑥而:通“尔”。

  ⑦人:指暴君污吏一类的小人。⑧辟世之士:逃避乱世的隐者。这里是长沮、桀溺自指。

  ⑧

  ④⑤

  ⑥

  ⑦

  ③②①6.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无论魏晋无论:..

  ⑵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从:

  .

  7.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任选下面的一个对白,在横线处补出人物的说白,在括

  号内补出关于动作或情态的提示性语句。(3分)

  【对白一】

  渔夫:老人家,我看你们的穿着打扮像是秦时候的吧?

  老人:先生真是好眼力!

  渔夫:

  ①?(看一下外面的人)

  老人:(②)我也不清楚,③。渔夫:后来就一直在这里生活?

  老人:是啊,都好长时间了。

  【对白二】

  子路:先生,①。孔子:(②)我们与鸟兽是不可能在一起生活的。我不同世人在一起又同谁在一起呢?如果

  天下太平,③。8.比较两篇短文,说出孔子与陶渊明观点的不同之处,并指出陶渊明描绘桃花源社会的用意。

  (4分)

  答:

  9.依据下面所给上联,结合选文㈡的相关内容和有关注释,写出下联。(2分)

  上联:远尘网,避世外,征士荷锄种豆神往桃源,意守本心;

  下联:。【注】①大约三十七八岁时,陶渊明告别仕途,走上归耕田园的道路。②指陶渊明。

  4/13①

  ②三、名著阅读(共9分)

  10.阅读下面的《论语》三章,完成⑴~⑵题。(6分)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⑴

  《论语》语言运用极富特色。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上面一章作简要评说。

  (3分)

  答:

  ⑵

  下面材料中的富翁可以用上面哪一句话来劝诫?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识?(3分)

  浮白斋主人记载:有人写信向某富翁借牛,信送到时,刚好有客人在座,富翁不识字,却装模作样,打开书信,看完之后对送信人说:“知道了!等一下我自己会过去。”

  答:

  11.下面三个语段节选自《海底两万里》。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3分)

  ①阿诺纳斯先生,它的每一部分都来自地球上不同的地方。船的龙骨是法国的克鲁索制造的,螺旋桨的轴是伦敦的朋尼公司制造的,身体的钢铁板是利物浦的莱尔德集团制造的,螺旋桨是英国格拉斯哥的史考特公司制造的。储水装臵是巴黎的凯尔公司所制,引擎来自普鲁士的克鲁伯集团,船体的圆锥形尖头是瑞典的穆塔拉研究室所制,它精密的仪器是出自纽约的哈特兄弟之手,等等。

  ②……是的,教授。海洋提供了所有我所需要的东西。有时候我撒下我的网,拖着它在海洋中行进一段时间,等到它满得快要破时我才把它拉上来。有时候我去那些对人类来说不可接近的海洋中去打猎,去追逐那些居住在海底森林的猎物。我的牛羊家畜,就像海神的牲畜一样,在海底的牧场里无忧无虑地吃着草。在那里有我丰富的财富,我亲耕亲种,那是造物主的产物。

  ③……尼莫船长说到最后几句就停住了,可能他是后悔说得太多了。但是我猜,不论是什么动机,要他到海底下来寻求独立自主,他终究还是一个人,他的心仍然为人类的苦难所跳动,无论对于被欺压的个人还是种族,他都怀有仁慈怜悯之心。于是,我明白了,当“鹦鹉螺”号航行在克里特岛水域时,尼莫船长送出去的数百万法郎是给谁的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

  ㈠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2~15题。(共10分)

  【材料一】

  在人们惯常意识中,“燕赵”往往是河北省的别称。其实,古代的“燕赵之地”,还包括现在的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南北部、内蒙古南部的部分地区,与如今我们所说的华北地区所包括的地域相近。

  春秋战国时期,京津冀地区北有燕国、蓟国,南有刑国、赵国,中部有中山国。燕国的东边有商初建国的孤竹(今河北卢龙、迁安一带),战国时被灭;燕国北边有东胡。在不断的争霸中,京津冀

  5/13

篇三:家园意识的特点与价值

  

  论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家园意识的变化□ 作

  家

  作

  品论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家园意识的变化栾

  慧

  巴金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跨世纪的世界级大师,以异常丰富的创作实绩树立了伟大的丰碑,尤其是他的小说创作留下了许多值得认真探讨的空间。巴金的小说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家庭题材小说,一是革命题材小说。而“家”一直是巴金的一个心理情结,浸透了爱恨交织、思之不尽的复杂情绪,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这对其他作家而言是罕见的。本文将着重选取巴金家庭题材小说不同发展阶段的几部代表作,从文本角度对巴金的“家”这一内涵丰富的命题进行诠释,探索巴金家庭观念、家园意识的演变轨迹。“家”在汉语中是一个涵盖力很强的词,既指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相当于英语的home和family,又指生活的空间单位,包括房舍和庭院,相当于英语的house。在空间意义上,“家园”概念与“家”的概念是相似的(“园”的最初含义是果园,指空间单位,后来推而广之,祖国、地球都可以叫做①中),但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家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家庭组织,有一系列完整的家庭观念、伦理和制度形式,即宗法制度。“家国同构”,家庭组织形式与国家组织形式相一致,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并提,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实际处于同一逻辑链条上。作为传统宗法社会的基48石,“家”承载了太多的专制主义政治和封建礼教伦理的内涵,有国外学者认为“家庭和血缘关系有一切理由构成研究前现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第一主题”,②《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其实,不止“前现代”,在现代化进程当中的中国,家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窗口,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正是这样的作品,直面20世纪民国以来的家庭内部境况,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风云变幻。法国学者明兴礼较早从家庭角度来把握巴金的创作特色,他曾用“被胁迫的‘家’”、“分裂的‘家’”、“动摇的‘家’”、“团圆的‘家’”来概括《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和《火》第三部所描写的“家”的状态,并称巴金为“‘家’的创作者”。巴金善于通过一个个家庭的变迁,一个个人物的命运,反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人生图景,处于动荡巨变环境中的家庭必然是动摇分裂、不安宁的。巴金从家庭的血缘关系、伦理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交融中,展示人物的情感与命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他笔下的家庭各有各的特点和不幸,透过字里行间,他揭示出旧的社会制度、思想观念才是扼杀青春、扭曲灵魂,造成一幕幕家庭悲剧的根源。巴金笔下的“家”深刻地指出了封建伦理制度及传统观念的弊端,提出了令人思索的社会命题,具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年第6期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同时,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也显示出巴金对现实生活独具特色的艺术思考和审美追求,就是以家庭为窗口来透视社会人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索与情感,事实证明,从家庭角度观照生活是巴金最为熟悉且运用相当成功的艺术视角,也形成了巴金特有的艺术世界和创作特色。从30年代初的《家》,到40年代的《憩园》、《寒夜》,巴金的家庭观念、家园意识渐渐发生着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家》为代表的对旧式大家庭激烈的批判与控诉时期。《家》写于1931年,27岁的巴金还清晰地保留着对生活了19年的旧式大家庭的深刻记忆,大哥的遭遇刺激着他要把这一切写出来,为的是叫出“我控诉”。《家》中觉慧的情感态度与此时的巴金暗合,在他的眼里,“家”不过是一片沙漠,一个“狭的笼”,对高老太爷、几个叔叔等长辈代表的封建制度、封建观念表示出强烈的反抗情绪。“家”不再是温情的象征,更多的时候,觉慧感到家已成为束缚思想、压抑情感、残害生命、制造罪恶的牢笼。一幕幕家庭悲剧的发生,让他透不过气,只有离开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办周报社,才感到愉快,最终,觉慧以“出走”的方式,逃出了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投身“更广大的世界”,相信这才能得到希望和光明。觉慧的“出走”富有象征意义,表明作者巴金此时对旧家庭的态度是离弃和反叛。当然,出走时的觉慧内心是矛盾的,毕竟,家里有着浓浓的血缘亲情和美好的童年回忆,更有帮助他出走的手足兄弟扯不断的牵挂,理智与感情相互冲突。第二阶段,是以《憩园》为代表的对旧式大家庭的反思与哀悼时期,并对新式家庭提出质疑。和《家》中觉慧出走遥相呼应,写于1944(黎先生)的重归故里开年的《憩园》以“我”头,并以“我”的所见所闻作为叙事线索,其中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对“憩园”旧主人杨梦痴的态度上。作者对“败家子”杨梦痴不再是《家》式的冷嘲与批评,而转变为温婉的同情。杨梦痴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固然有咎由自取的原因,作者没有停留在表象的描述上,通过“憩园”两代主人家庭生活的对比,让人思考:是什么让他们走上“败家子”的堕落之路?传统的礼教与文化教育在此显示出深层的苍白与脆弱,杨梦痴少时因聪明有才而受到父亲宠爱,但吟诗作对、舞文弄墨的生活培养出来的却是严重缺乏生存能力的废物,一旦没有了祖传的家产可供挥霍,又认为出去做事(不是)是“传统的“做官”丢面子”,最终走上被逐出家门、穷愁潦倒的凄惨道路。“憩园”的新一代主人姚国栋的家已是新式的个体家庭,他是受过现代西洋教育的人,自己志得意满,妻子贤淑儿子活泼,似乎幸福美满,然而他对待那种儿子纵容溺爱的教育方式潜伏着危机,最终以儿子溺水身亡的悲剧收场。杨梦痴父亲临死前说的一番话耐人寻味:“不留德行,只留财产给子孙,是靠不住的。”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明确地说:“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憩园》对新旧两代主人命运的揭示,显示出巴金在反思旧式大家庭的同时,已开始思考应当如何进行新家庭的建设。第三阶段,以《寒夜》为代表的对新式个体家庭矛盾冲突的冷静描摹与探求时期。《憩园》是巴金风格转变的标志,从热情变得冷静,《寒夜》更是冷静得出奇,被称为典型的“中年写作”。《寒夜》只写了一个小家庭,着重表现两代人、三个人之间种种的日常琐事与矛盾纠葛。这已不再是传统的封建大家庭,来自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压迫几乎看不见了,人物关系极为简单,然而,夫妻之间、婆媳之间、母子之间却始终笼罩着浓重的4论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家园意识的变化阴影,家里缺少生气与欢乐。这除了抗战期间国统区艰苦生活的时代背景因素,更多的还得在人物自身方面寻找。汪文宣与曾树生夫妇都从上海一所大学教育系毕业,抗战期间来到陪都重庆做小职员,汪文宣被严峻的生活完全压垮,办教育的理想早已破灭,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为了一份微薄的薪水终日卖命,又得了肺病,对生活更加绝望。曾树生虽也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但她更具适应能力,健康美丽的她与懦弱病态的丈夫形成鲜明的对比,经济与健康的优势让深爱她的丈夫更为自卑,以至后悔没有举行旧式婚礼以束缚妻子。夫妻二人心理上已不平等,夫妻关系已和传统模式相去甚远。曾受过教育的汪母观念上仍受封建礼教的影响,看不惯儿媳的所做所为,婆媳间常常发生冲突,丈夫在夹缝中懦弱无能。曾树生与汪母的根本分歧实际上反映了现代思想与传统观念的文化冲突,汪文宣精神的萎弱、人格的分裂又使得二人无法沟通,她在家里只感到空虚与寂寞,久之对丈夫的爱渐渐转化为怜悯,认为自己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并在犹豫之后离开了痛苦的家。曾树生已不再是传统家庭妇女的角色,自我意识比《家》中的瑞珏、《憩园》中的万昭华更加突出了,这些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制度与伦理道德已失去了固有的力量,现代的家庭内涵更为复杂了。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五四”以来,旧式封建大家庭日益解体,新式小家庭逐渐建立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传统的宗法家长制度逐渐动摇与崩塌,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逐渐毁损与衰朽,传统的家庭文化教育方式受到挑战与冲击。巴金从不同角度对旧式大家庭崩溃的命运进行了探讨,《家》着重从封建家庭制度和礼教的虚伪与残忍方面进行了阐释,《憩园》则转向对家庭教育方式的思索,《寒夜》更多从家庭成员关系与性格心理50层面进行挖掘,可见巴金逐渐认识到了仅仅摧毁一个旧的封建制度还远远不够,封建的家庭教育观念、封建的伦理道德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与内心深处。其中,不仅有虚伪残忍、消极落后的一面,也有温情诗意、令人留恋的一面,家是精神的“牢笼”,也是心灵的“憩园”,体现了巴金复杂的家园情结,就像冲不出的“围城”一样困扰着他。20世纪40年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人生阅历的丰富,个人生活的重大变化和思考视野的扩大,巴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渐趋冷静深沉,创作风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与20、30年代的作品相比,题材人物、思想蕴涵和风格特色都有了极大的转变。1941年1月,巴金回到阔别18年的家乡成都住了50天,“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1942年5月再次回川,“都看到金钱的威风”,引起了许多感慨,促使他重新反思旧式大家庭的方方面面。总的说来,从对家庭叛逆者的颂扬转向了对平凡的普通人的关注,对斗争活动的叙述转向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摹,激情奔放的倾泄变成了冷静压抑的叙述……这一变化以1942年写“小人小事”三个短篇为标志,到1944年的中篇小说《憩园》和1946年的长篇小说《寒夜》,变化定型完成。这个风格转变的过程中,巴金的家园意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早期《家》式的激烈控诉消失了,他不再仅仅“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发出我的‘我控诉’”,并以离开旧式大家庭、走向社会群体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巴金的《家》曾鼓舞无数青年挣脱家庭的束缚,来到更广大的世界,然而和“娜拉出走”一样,“觉慧出走”后同样面临许多问题。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冲击与洗礼,中国旧式大家庭实际上已无可避免地走向崩溃的命运,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给人们思想观念和心理结构造成的影响仍旧无处不在,全面渗透在人们的家庭观念、伦理情感与思维行为方式中,并不是走出家门就能够轻易抛掉的。在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年第6期《憩园》中,黎先生又回到了阔别16年的故土,杨家小孩寒儿不断偷入故园摘花,杨梦痴尽管一再堕落却始终不愿卖掉从小生活其间的园子,都表现出对故园的深深眷念。有意思的是,巴金曾说过:“‘憩园’正是我们家那个花园的名字”,结婚时在贵阳住的旅馆也名叫“花溪小憩”,表明巴金进入中年后,对“家”温情一面的依恋情绪加深了,同时对新家庭的建设问题开始了新的思考。《寒夜》则已高度的写实手法触及到了文化与观念冲突的更深层次问题。巴金称:“《寒夜》中的几个人物是虚构的。可是背景、事件等等却十分真实……整个故事就在我当时住处的四周进行……我仿佛跟那一家人在一块儿生活”,③小说主人公汪文宣的原型就是巴金生活中的几位亲友。一代经受五四民主与科学思潮洗礼的知识分子,在理智上吸收了西方的价值观念体系,并用以观照批判传统文化,但是在感情上却又不自觉地对传统心理和观念有所继承。汪母和曾树生代表着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汪文宣承担着两方面的吸引力与折磨,他既沉浸在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占有性的温情氛围之中,又从西方价值观念出发给予妻子“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力,忍受妻子带给他的伤害,这种根本性的矛盾无法和解,形成汪文宣精神痛苦的根源,他在两种完全不同质的文化冲突中左右游移,陷入无力与绝望的精神荒园,汪文宣的心路历程实际上呈现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家庭伦理与个性解放的冲突,重重矛盾缠绕交织,构成沉重的精神负荷,几至造成人格的两重分裂。曾树生同样存在这样“没有出路的苦闷和她无法解决的矛盾”,巴金在《谈〈寒夜〉》中一针见血地指④出:“她那些追求也不过是一种逃避。”经历了“五四”时期暴风骤雨般的启蒙与激进思想,40年代的巴金表面上平和冷静,消失了“激流”般的锋芒,实则更加深刻和丰富,这时期的作品透视出大家庭崩塌背后更复杂的文化意义和心灵冲突,耐人寻味。这比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带来的影响更为内在和深远,因为它和民族心理和文化积淀密切相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观念思想的转换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文化积淀不是几十年的社会变革就能完全清除的,这也正是巴金坚持以“反封建”作为毕生使命的原因之一。在《家》中,巴金给出了反封建问题的答案,那就是觉慧冲出家庭、走向社会群体的道路。在《寒夜》中,作为年轻一代反抗对象的大家庭制度已不存在,建立在自由恋爱基础上的小家庭为什么仍然充满悲哀与不幸?巴金细致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原生态,结尾时曾树生仍在茫茫寒夜中徘徊,因为他不知道答案,他只能这样写,这才是生活的真实与复杂所在,这比提供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更引人思索,也更具文化价值,更见艺术功力。家的某些传统功能在现代社会已失去,但并不影响它成为人们感情的停靠地、心灵的“憩园”,因为它承载了人们的记忆和历史。“五四”以来肩负启蒙责任的知识分子对“家”的批判,往往集中在它的社会学层面(family),⑤巴金的《家》也是如此。相反,整个近现代知识分子对“家园”的态度却充满了一种诗意的感伤和留恋,《憩园》中杨梦痴迷恋着园子里那棵刻着他名字的茶花树,刻痕记载着他童年的美好回忆,其实现代知识分子心灵深处也存在这样的深深“刻痕”。“现代文学中的家园意象,总是双重的,一重属于过去,属于记忆,氤氲着童年的乐趣和田园的美学;一重属于现实,属于感觉,笼罩着理想失落和社会批判的意⑥中国人的家园原型是一种乡土人伦社绪。”会,中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的精神危机之一就是这个家园世界的损毁。“家园”有着现实的乡土含义,也有精神上的生命价值51论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家园意识的变化含义,在现代人那里,二者不得不分离了,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涌入谋生的场所———陌生的城市,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息的现实乡土,精神上却找不到新的立足点,只好怀着感伤一次次梦回故园。巴金说《寒夜》是一本写给知识分子的小说,其中的“家”在现实中是破碎的,在精神上是荒芜的,“五四”之后成长起来的青年知识分子经历着极为惨痛的“家”与“园”的双重失落。巴金曾经说过:“我的生活中充满了种种的矛盾,我的作品里也是这样。爱与憎的冲突,思想与行为的冲突,理智与感情的冲突……这些织成了一个网,掩盖了我的全生活,全作品。我的生活是痛苦的挣扎,我的作品⑦这些陈述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状也是的。”态。中国传统文化以群体为本位,强调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重视感情的培养,以伦理道德作为个人行为的规范,巴金的人生观、伦理观和审美观的根底实质上仍是中国传统文化。但他说:“我的敌人是什么?一切的传统观念,一切阻碍社会进化和人性发展的人为制度,一切摧毁爱的努力,⑧不过他攻击的他们都是我的最大的敌人。”“传统观念”,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中违背人性、压抑思想的糟粕一面。因此,他一方面攻击传统道德观念,一方面又倡导“德行”,主张做一个“身体力行”的有道德的人;他呼吁青年们冲出家庭,摆脱家长制度的束缚,情感上却对宗法制大家庭血缘亲情充满眷念。这种矛盾心态笼罩在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头,明显地体现在巴金的家园情结上,在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始终挥之不去。巴金的家园情结最早来源于幼年的幸福生活,“父母的爱,骨肉的爱,人间的爱,家庭生活的温暖,我的确是一个被人爱着的孩子。在那时候一院公馆⑨然而,随着父母便是我的世界,我的天堂。”的相继逝世,巴金对大家庭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富裕的大家庭在我的眼里变成了一个专52制的王国。仇恨的倾轧与斗争掀开和平的表面而爆发。势力代替了公道。许多可爱的青年的生命在虚伪的礼教的囚牢里挣扎,受苦,憔悴,呻吟以至于死亡……接着‘爱’来的就⑩这种情感倾向在是这个‘恨’字。”《家》中有完整的体现。巴金曾经说:“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阴影,我没有一点留恋……”但是又立即更正:“我说没有一点留恋,我希望我能够做到这样,然而理智和感情常常有不很近的距离……我想忘掉他们,我觉得应该忘掉他们,事实上却又不能够。到现在我才?λ??1944年,40知道我不能说没有一点留恋。”岁的巴金结婚成家,重新感受到了过去的家庭温暖,他看待“家”的态度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在《憩园》和《寒夜》中流露了出来。“败家子”杨梦痴不再是仇视的对象,他的小儿子杨寒也不再是觉慧那样的家庭叛逆者,他始终关爱着他“不肖”的父亲,在破庙中年幼的他悉心照料被打的父亲一幕辛酸而温情,洋溢着家庭人伦理想的光辉。综上所述,巴金的家庭观念与家园意识发生的变化与个人的理性思考、情感经历相关,也与社会时代的急剧变化相关。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发生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划时代事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彻底推翻,号召民主与科学的“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直至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足以一颗水珠折射沧海桑田。“五四”时期,封建大家庭从思想与制度方面受到时代的冲击,叛逆的新一代对维持了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报以空前的批判和反抗,时代使宗法制的根基崩塌了,旧礼教被抛弃在地。然而,宗法制家庭毕竟有着温情和诗意的一面,作为制度的“家”被毁弃之后,作为精神归依的“园”却无法割舍,这就是《憩园》弥漫始终的浓厚怀旧氛围存在的根据。现实的“家园”消失了,精神的“家园”该向何处寻觅?新的小家庭建立起来了,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年第6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

  现

  非代物对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国现代有组织有计划地调查采录民间文学,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五四”前后,中国文化界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兴起了搜集、整理、研究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的活动,并成为当时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1920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出版了《歌谣周刊》。此后,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厦门大学风俗调查会、杭州民俗学会等相继成立,在整理和保存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俗资料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出版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学习民间文艺的热潮,开展了大规模的采风活动。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民族民宋建林间文化特别是在民俗学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为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一

  为什么仍然充满不幸?对家长专制的控诉转向对子孙不肖的焦虑,对礼教的批判转向对金钱崇拜的警惕。《寒夜》走得更深更远,直接抒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动荡时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生存境况与脆弱不安的心灵世界,渺小的个人无法与社会抗争,旧的宗法社会失去了,新的前途一片迷茫,现实的家园满是伤痕,精神的家园又被无情摧毁,失去了希望的知识分子陷入茫茫寒夜之中。这里隐藏着巴金对新型家庭方式的追问,理想的家庭关系到底应该怎样建设?现代人的家园意识到底应该如何确立?这是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启发人们思考的课题,在今天仍具有现实和文化的双重意义。□①⑤⑥邵宁宁《家园彷徨:〈憩园〉的启蒙精神与文化矛盾》,《巴金:新世纪的阐释》第231、232、234页,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②李晓红《试析巴金家族小说的意义》,《巴金:新世纪的阐释》第208页,转引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等《中国的现代化》第204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③④巴金《谈寒夜》,《巴金全集》第20卷501—502,50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⑦巴金《〈巴金文集〉前记》,《巴金全集》第17卷25页。⑧巴金《写作生活的回顾》,《巴金全集》第20卷556页。⑨⑩巴金《我的幼年》,见《巴金选集》第10卷92、9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λ??巴金《〈家〉十版代序———给我的一个表哥》,《巴金论创作》第104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20世纪初,在西方文化和学术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文化界改造旧文化、提倡新文化的(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53


推荐访问:家园意识的特点与价值 意识 价值 家园

猜你喜欢